美元指数(US Dollar Index,即USDX),是综合反映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的汇率情况的指标,用来衡量美元对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变化程度。它通过计算美元和对选定的一揽子货币的综合的变化率,来衡量美元的强弱程度,从而间接反映美国的出口竞争能力和进口成本的变动情况。 美元指数并非来自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或是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而是出自纽约棉花交易所 (NYCE)。纽约棉花交易所建立于1870年,初期由一群棉花商人及中介商所组成,目前是纽约最古老的商品交易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棉花期货与期权交易所。在1985年,纽约棉花交易所成立了金融部门,正式进军全球金融商品市场,首先推出的便是美元指数期货。
美国存托凭证,存托凭证,又称存券收据或存股证。是指在一国证券市场流通的代表外国公司有价证券的可转让凭证,这里的有价证券既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债券。美国存托凭证是面向美国投资者发行并在美国证券市场交易的存托凭证。
中间制度消失论认为,在资本高速流动的情况下,政府对汇率的承诺变得越来越脆弱,软钉住的汇率制度是不可持续的。支持中间汇率制度的观点主要有三点。
投资七大定律,是一个著名基金经理詹姆斯·蒙泰尔(James Montier)提出的理论。
联合融资指由商业银行与国际金融机构(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共同为一国提供融资资金。国际机构的参与可增强商业银行的信心。
远期收汇是指按现行外汇管理规定预计收汇日期超过报关日期180天以上(含180天)的出口收汇。
货币政策标的,即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是指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实施中为考察货币政策的作用,在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最终目标之间设立的一些过渡性指标。这些过渡性指标的预期实现值,一般被称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国际借贷说是由英国学者葛逊(George Goschen)于1861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汇率是由外汇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而外汇的供给和需求是由国际借贷所产生的,因此国际借贷关系是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这里所讲的国际借贷关系不仅包括贸易往来,还包括资本的输出和输入。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前者指借贷关系已经形成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经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国际借贷说认为只有流动借贷相等时,外汇供给也相等,外汇汇率保持稳定;当流动债权大于流动债务时,外汇供大于求,外汇汇率下跌;当流动债权小于流动债务时,外汇供小于求,外汇汇率上升。 葛逊的理论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从国际收支的角度解释外汇供求的变化,分析了汇率波动的原因,因此他的理论又称为国际收支说或外汇供求说。这一理论盛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金本位货币制度时期。从目前的角度看,国际收支仍然是影响汇率变化最直接最重要的基本因素之一。但从另一方面看,国际借贷说存在其历史的局限性,它并没有说明汇率决定的基础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
现货价格是指商品在现货交易中的成交价格。现货交易是一经成交立即交换的买卖行为,一般是买主即时付款,但也可以采取分期付款和延期交付的方式。由于付款方式的不同,同一现货在同一时期往往可能出现不同的价格。
新新贸易理论是指有关于异质企业模型(Trade-Models-with-Heterogeneous-Firms,简称HFTM)和企业内生产差别边界模型(Endogenous-Boundary-Model-of-the-Firm)的理论,这两个理论将国际贸易的研究范畴从传统贸易的理论研究的产业间贸易转变为研究同一产业内部有差异的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所作的选择。新新贸易理论更多是从企业的层面来解释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现象。
外汇收入结汇制是指境内机构的各类外汇收入除允许存入现汇的账户的都必须按照银行挂牌汇率,全部结售给外汇指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