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首页 > 金融人物 > 杰西·利弗莫尔

杰西·利弗莫尔

杰西·利弗莫尔(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1877--1940),生于美国麻州,20世纪20年代纽约华尔街活生生的传奇人物,是那个时代最花哨的百万富翁。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一生的伟大,一身的疯狂。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 The Wallstreet's boy plunger。

人物生平

杰西·利弗莫尔(Jesse Lauriston )20年代纽约华尔街活生生的传奇人物,是那个时代最花哨的百万富翁。杰西有一头金黄头发,蓝眼睛,身材瘦削。他不修边幅,西装老是皱巴巴的,领带歪打着。这个英格兰人的后代嘴里总是叼着香烟,一天要抽掉10支哈瓦那雪茄。下面这张照片拍于1929年大崩盘后,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做空获利1亿美元巨额现金。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里,做股票买卖的风险最大,有的人一夜之间就成了暴发户,但也可能在一夜之间成为穷光蛋,甚至负债累累。尽管风险很大,但时至今日,纽约、伦敦等地的证券市场交易大厅里,总是挤得水泄不通。就像是进赌场一样,赢家笑输家哭,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了。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1877年07月26日出生于美国,14岁就已尝到买卖股票证券的滋味。当时他是每周只赚1美元的一个小职员,在一家波士顿的经纪店里往行情板上记录行情。他特别聪明,很快就能应用百分比来表示价格的起落。每天傍晚,他把这些收盘价和百分比抄到他的笔记本里的时候,他很快就能从中看出某些股票的价格变动趋向。若不是由于他快速的心算能力,他会一直在那儿干下去的。

声誉再起

1917 年,利弗莫尔恢复了在华尔街的显赫声誉。 1917 年 5 月 13 日,《纽约时报》的一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照片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照片篇文章说:「华尔街浮夸不实的交易人退场:目前的投机客和以前煽风点火的市场炒手比起来,更像是学生和经济学家。」这篇文章特别提到利弗莫尔和巴鲁克,并且进一步点明他们是市场大户,也是华尔街上深具影响力和成功的股票交易人。虽然,证券交易委员会早已对空头作出种种规定,可是在那时,杰西是个做空头的特大户,以致于只要仅仅谣传他卖空就会使某一种股票下跌。杰西的办事处在赫克谢尔大厦的第18层楼上。楼下的看门人领了他的钱,所以当杰西不想见的来访者来访的时候,看门人就说:"这里从来没有一个名叫杰西·利弗莫尔的人。"如果来访者是应约而来,看门人就会查看杰西预订的来访者名单。来客到达杰西的房间门口,又会有一名保镖来作安全检查。房间里头大约有60人在照看电话、电报以及股票行情自动收录器。他们还有反映最新价格的大块的股市行情栏。这里是那个时代最精致复杂的指挥部,它向杰西提供股市动向的最新内部情况分析,还提供整个华尔街的情况和最新的消息。从 1928 年冬到 1929 年春,多头市场全力奔驰。利弗莫尔一路作多,获利可观。他接着开始留意市场的头部是否将形成。 1929 年夏初,他轧平所有的多头部位,改为逢涨必卖。

他也认为市场已经涨过头。他看到市场大涨之后,开始出现横向移动的交易型态,一改原来的激升走势。他开始往空方派出探子,探查情势。在整个20年代里,杰西在股市大做多头赚钱。但是到了1929年,赫伯特·胡佛当上总统时,杰西感到,这个国家经济的不确定性,使得股票市场出现他从没见过的状况,简直好到难以相信的程度。3月份的某一天,他做工业股票空头,然后转向铁路,当传言说他要在这里拼一拼的时候,他已转向石油公司股票。第二天股票大跌,他买进卖出股票,在这一场3个小时的出击中,他捞进了20万美元。在1929年的整个夏季直到秋天,美国经济持续高涨。人们都把这个时候叫好时光。注入华尔街的资金越来越多。以前,资金主要是从欧洲流入,但眼下英国投资者在工党政府治理下,拼命维护自己,英国的钱流入美国股市的速度已不那么快了。尽管如此,钱仍从美国的各个角落涌向华尔街。股票市场成为全国性的消遣娱乐场所。进入股市的入场券不过一份报纸的价钱。由小赌客们组成的大军,从银行里提出他们的100美元、200美元或300美元的存款,投入股票市场。但是杰西并没有像众人那样盲目乐观。他竭力要从这种经济大好形势中看出真情,于是努力搜阅金融报刊,并把自己的情报来源和报刊上的分析相互比较。杰西预测出美国的工业即将走入困境,美国的银行业也即将走入困境,若不经一番风雨折腾,美国经济就不可能繁荣发达起来。杰西相信,美国的股票市场将会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最大熊市,股市指数将会暴跌。1929年9月来了首次信号。这时候杰西从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英国人正为他们的货币担心。英国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哈特雷金融诈骗案。消息传到美国,杰西对于英格兰银行为何不采取补救措施大惑不解。或许他们不救是因为无能为力吗?困惑不明的杰西要他的英国"间谍"探明情况。"间谍"们通知杰西,英国银行准备提高利率。杰西还得知,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也打算把利率提高1个百分点。杰西判断,银行利率一提高,许多人就把钱拿去存银行了,这么一来,股市的资金就会大大减少。而且,接着就会出现抛售股票的浪潮。抛的人多买的人少,看来股价必定下跌无疑。与此同时,杰西了解到有个名叫巴布森的经济学家,3年来连续在全国的商业会议上作演说。

他知道巴布森跟自己一样,是个股市空头投机家。实际上在过去2年里,巴布森就预言经济的黑暗时期要到来。1928年巴布森在一次会议上说过,如果民主党人史密斯当上总统的话,就会把人们带进经济萧条。然而那一年史密斯和民主党人并没有上台,上台的是胡佛和共和党人,于是巴布森的警告就被人们当成耳旁风了。精明的杰西通过各种剪报分析,发现巴布森的警告对他有利用价值。杰西命令他的下属守好电话机。全国的报社都得到小道消息,说巴布森要作一场重要演讲了。一当报界引起警惕,而且所有的轮子都转动起来,杰西立刻走进股市,通过全国各地友好的经纪人着手卖出股票。利用巴布森在讲台上的讲演,杰西统共卖空股票30万美元。巴布森对一大群记者说:"用不了多久,就会发生一场大崩溃,那会使得主要股票遭殃,并将道琼斯指数下降60至80点。"此后不到半小时,各报社记者都通过电话向编辑部发回消息:"经济学家预测股市将下降60至80点。"杰西抢先一步继续不停地抛售卖空。几乎所有的美国下午报纸都报道这个消息。几乎每一家美国电台都广播了这个消息。直到收盘之前杰西都不停地卖空。这时候就有别的经济学家出来驳斥巴布森的观点。第二天上午,杰西突然把他的交易地位变换,买回了他所卖出的股票。杰西只因为判断准确,抢先了一步而处处占了主动。果然,几天之内股市又恢复原状,平安无事。杰西从中大大捞了一笔。杰西赚了一大笔,又在策划另一场"大屠杀"了。10月份来到了。10月24日,星期四,股市价格狂跌,头一场"爆炸"把股市炸得粉身碎骨。10月29日,股市依然狂跌不止,第二场"爆炸"把股市炸得寿终正寝。许许多多的股票持有者,眼睁睁看着手中的证券成了废纸,财富随着股市的惨跌化为乌有。可是,杰西这个股市的投机家,和少数几个人一样,早已脱手了,他正幸灾乐祸地喝他的香槟酒呢。杰西拥有的财富,足够他挥霍好几辈子了。但他像个赌红了眼的赌徒一样,仍然不肯歇手,继续在股市上弄潮,乐此不疲。伯利恒钢铁战役编者注:每个投机客在其投机生涯中都有生死存亡的时刻,杰西·李佛摩尔也不例外。这便是1915年他操盘伯利恒钢铁之战。对于当时的利弗莫尔来说,他已破产,并身负百万美元债务,供他操盘之用的资金,也只是一位券商给他的一笔只有500股的信用额度。当时是,他一旦失败,将永世不得翻身,更不必谈及今后之1929年做空华尔街股市之壮举,当然,他这次成功了。  

作者用了2年时间,对1912年-1916年《华尔街日报》上伯利恒钢铁公司股价走势图进行统计,并绘制出了当年利弗莫尔成功一击,力挽狂澜于不倒的出击K线图,并结合图形进行了详尽分析。此外,作者也曾在利弗莫尔当年纵横华尔街操盘室门口徘徊——位于纽约华尔街上Heckscher大厦的顶层阁楼(见配图),可无奈,昔人已去,时至今日,该神秘阁楼仍大门紧锁,唯独留下时光叹息。利弗莫尔的投资存亡战——操盘伯利恒钢铁  一颗子弹、一次机会,破产地狱或资本天堂!   

两年前,《福布斯》杂志公布了“美国史上15大富豪”排行榜,对150年来美国最富有者在排除通胀因素后,用其财富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计算后进行排名,约翰·洛克菲勒荣登榜首,沃伦·巴菲特位列十五。在这份名单中,其中12位均与华尔街有不解之缘,资本作手出身的则占据一半以上,从中可以看到资本作手在美国现代财富积累中所占据的强大比重。  

而谈到资本作手,在过去100年中,华尔街惟一无可回避的人物,只有杰西·利弗莫尔(Jesse Livermore)。这位被称为“百年美股第一人”的资本市场传奇人物,前无古人,至今也无来者。  

这种神秘现象固然有其个人魅力原因,但他在股市上的智勇过人,确非当今很多浪得虚名之辈所堪比。从财富角度来看,利弗莫尔并不比他之前的杰·古尔德拥有更多金钱;从口碑来说,他也不见得比后来的巴菲特更能流芳百世,但从“职业交易成就”来比照,杰·古尔德(资本到铁路垄断者)、占姆士·吉恩(JP摩根的御用操盘手,美国钢铁公司的总操盘手)和约翰·雅各布(美国房地产巨头及皮毛交易商)无人能出其右;同期的伯纳德·巴鲁克(投资大师)、老肯尼迪((肯尼迪总统的父亲,美国第一届证监会主席和美国证券法制定者))和江恩(著名技术派投资大师)亦无法与其匹敌;当今大小股神更无此殊荣。  

利弗莫尔的强悍之处并非他拥有强大的集体资源。他是华尔街上最大的个人投资者,至死都是独立操作、一个人判断、一个人交易。他从来不需要小道消息、内幕或者与人联手坐庄。他的操作手法被后人延伸,繁衍出当代各类股票技术法则流派,就此说利弗莫尔的操作体系是华尔街交易技术的词根并不为过。因此无论大小投资者,尤其是独立投资者,均能从其操作理念和手法中,学习如何趋利避害,正确把握自我。  对于利弗莫尔,中国勤奋的投资者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其有所认识,我对这位大师的研究也已超过20年。我对有案在录的关于利弗莫尔的每个阶段所处时代背景、他的足迹、操作的期货品种、股票品种均逐一分类研究,包括收集100年前其所交易品种的价格走势数据。我确信,这位资本先哲的智慧之火,可以点亮我们后人的疑惑之烛。  

100年来,关于利弗莫尔的故事在“人造峡谷”华尔街上源远流长。但他在三次破产后再度崛起并从此叱咤华尔街15年的关键一战——操盘“伯利恒钢铁”,在90年前爱德温·勒菲佛所著的《股票作手回忆录》中,只用了半篇章节来叙述,显然远远不够。因为对当时身无分文的利弗莫尔来说,该战就是成王败寇。试想,一生中能够历经三次破产后再度崛起,并从此走向个人职业生涯顶峰的,世上能有几人?  

1914年,利弗莫尔在第三次破产后,期间又遭遇美国长达四年的经济萧条,欠下百万美元巨债。当时,只有一家券商愿意为他提供一笔为数只有500股的交易信用额度。也就是说,对他的人生而言,只有一粒子弹,一次抠动扳机的机会,你怎么能够保证用99%的概率击倒对手,赢得自己的生存之战?如果利弗莫尔不能在这唯一的机会中:第一,看对大盘;第二,选对股票;第三,抓住时机;第四,拿出勇气,他可能都将永世不得翻身,和这市场上99.99%的人一样,从此淘汰出局。也就是说,他必须做一次成功几率为99.99%的交易,考虑到当时市场出于衰退中,毫无财富效应,其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理解利弗莫尔是如何把握这次“只许成功不能失败”的机会,1913~1914年,我用两年时间将1912~1916年的《华尔街日报》收集齐全后,在坐标纸上绘出了伯利恒钢铁公司的股价走势图。  

1914年8~12月,华尔街闭市。进入1915年2~3月后,利弗莫尔早已看好大发战争财的伯利恒钢铁公司,那时股价约摸50美元,但对比大盘,道琼斯工业指数当时还没有显示强度,只有领导股牛角初露。利弗莫尔选择了蛰伏和等待,直到1915年5月下旬。  在《股票作手回忆录》里,对这段故事有如下描述: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1915年早期那些关键的日子里我非常看好的是伯利恒钢铁公司的股票。简直可以肯定它要上涨,但是为了确保第一次操作就赚钱,所以我必须等,我决定等到这只股票突破面值(100美元)之后。”  

“我想我已经告诉过你了,我的经验显示:无论什么时候,一支股票首次越过100、200或300元时,它几乎总要继续上涨30到50元。越过300元后,涨得比越过100元时更快。这是一个古老的投资原则。”  “你可以想象我是多么渴望恢复过去那种交易规模。我太急于开始了,但是,我还是控制住自己。正如我所料,伯利恒钢铁的股票每天都在上涨,越涨越高。然而,我还是控制住自己不要冲动地去威廉森-布朗公司买入五百股股票。我清楚必须使第一笔投资尽可能获益。”  “股票每上涨一个点就意味着我又没赚到500美元。……可是,我却端坐在那儿,我不是倾听心中喋喋不休的希望和闹闹嚷嚷的信念,只倾听经验发出来的冷静声音和常识给我的忠告。最后常识战胜了贪婪和希望!”  

伯利恒钢铁股价于6月初开始冲天而起,3周内股价到90美元以上。在用了超过16周的时间等待大盘的强度,其中包括6周的时间等待伯利恒钢铁个股的强度后,利弗莫尔终于在其股价达到98美元时出手了。  “我一下子买了伯利恒钢铁公司的500股股票,行情当时是98元。我在98~99元时买了500股。我想那天晚上收盘是114或115元,我又买了500股(用账面浮盈开仓,编者注)。”  “第二天伯利恒钢铁涨到145元时,我套现了。为了等待正确的时刻,我耗了6周,这是我经历过最费力耗神的6周,但是,我得到了回报,因为我现在已经有了足够的资本去进行有规模的投资了。”  利弗莫尔抠动扳机,用唯一的一颗子弹为自己射中了金苹果。六周潜伏,最终化为两天的一击,就为他赢得了起死回生的资本——5万美元。 

 此战给后来人留下的借鉴意义在于:当你只有很小一笔钱、只有一次机会的条件下,怎样才能通过对时间的把握,把机会概率放大到最大,为自己创造成功的可能性?  利弗莫尔这一场关键交易包涵了双重含义:第一是时间要素,即要等市场的走势完全符合牛市初具规模的特征,股价形成明显的大趋势后才介入;第二就是如何真正把握股价开始大幅度波动前的关键时刻,这好比飞机起飞——当飞机开始启动、加速滑行,当气流和动力结合点上的加速度形成最终托起飞机重量的气流时,那就是飞机冲宵而起的时刻;飞机的重量相当于仓位;引擎的动力相当于买盘的资金;而气流,相当于股价上涨中的强度。  笔者在研究了1886~1996年间美国所有4年内上涨15倍的大牛股K线图后发现,这些大牛股都是以30度的仰角开始启动,随后以60度仰角上冲。而在4年内涨幅高达30倍的大飚股,其上升仰角甚至超过80度,与火箭升空无异。伯利恒钢铁正是这样一只仰角超过80度的大飚股。而利弗莫尔精准地把握住了这艘火箭腾空而起并不断加速上升的股价临界点。  

我曾经疑惑一个问题:为什么利弗莫尔看好的是伯利恒钢铁,而不是当时的业内翘楚美国钢铁公司?前者无论在规模和产能上与后者均无法相提并论。为此,我查找了两家公司从1912年三季度至1914年三季度的纯利润,并用对数坐标加以计算后发现,期间伯利恒公司的每股盈利从6.5美元飞升至28美元,也就是说两年内公司纯利润加速上升400%以上,但股价始终维持在40~50美元小幅震荡。其原因不是公司的盈利问题,而是美国在一次大战前夕的4年中处于经济循环的萧条中,市场低迷的人气大大地压制了该股应该展开的大牛走势。而同期美国钢铁公司虽然盈利也上升,但由于为大型企业,总利润被股本摊薄后的盈利加速度,无法与属于中型成长股的伯利恒钢铁公司抗衡。  此外,利弗莫尔在进行大仓位操作前,一定会先用小资本测试市场的强度到底多头还是空头一方,这种测试的成本最终会告知你市场的大方向。任何资本市场,包括股市、期市和汇市,都是由市场重心决定大波动趋势的方向,这在李佛摩尔之前没有人去加以系统化理解。我认为李佛摩尔对金融市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他是利用测试市场重心来理解大趋势变化的第一人。所谓市场重心,并非指权重股对市场波动的牵制,而是领导股(板块)对资本市场前瞻性的主导。  利弗莫尔前后横行华尔街35年,风光无限,但真正走向成熟,是在伯利恒钢铁股一战后。此役毕后,他再也没有与任何人在公开场合谈论过股票,对来自市场的任何质问均保持沉默。任何人想要进入他在Heckscher 大厦办公室都难如登天,大楼管理处也从不承认有利弗莫尔这个租客在其中办公。在他最终用一颗真正的子弹,对着自己的头颅抠动扳机后69年的今天,这幢曾作为利弗莫尔总操盘控制室的顶楼,仍不对外开放。这神秘顶楼留给后人的无限遐思,也正是利弗莫尔在操盘伯利恒钢铁前所做的一切:等待和希望。

在股市中,绝大多数的交易者自始至终都在为何时买入和何时卖出股票而烦恼,因为这是交易中能够由自己掌控的两件事情。至于买入或卖出后,所交易的品种价格往哪个方向波动,与你无关,谁也左右不了波动方向。对何时买入和何时卖出这个永恒交易难题的解答,最终形成了所谓价值派和技术派,前者根据对交易品种的估值来交易,后者根据对涨跌时机的判断来买卖。然而在实践中,大多数人发现要自如运用价值和趋势这两种投资方法都是困难重重。  巴菲特是过去50年中美国金融市场稳定上行期间的传奇人物,但也是在美国这个特定的资本主义体制社会中出现的惟一一位。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其实很难效法其成功之道。笔者在对过去证券交易史上所有投资大师研究后发现,利弗莫尔的方法更适合复利交易和财富增长之路,无论在风险控制和交易时机把握上,其策略和方法更适合个人交易者。因为大多数中小投资者,处于资金弱势、资讯弱势一方,是无法仅仅依靠信念,在一个正在规范中的市场里参与博弈的。微薄的资本相当于你只有一粒子弹,如果在一场战斗中就败下阵来,常常就陷入半辈子为解套而奋斗的困境中。 

利弗莫尔操盘伯利恒钢铁战的背景,是处于一个4年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中,这和2001-2005年中国A股市场有些类似。利弗莫尔的睿智在于,他清楚地知道,无论个人有多么不理性的做多信念,个人始终无法推动或展开尚未启动的不能预期的事情。仅凭着一颗出膛的子弹去斩获对手,正确做法就是预测可能性并耐心等候可能性成为事实的一瞬间,抠动扳机。在伯利恒钢铁战中,他出手的一霎,就是其股价加速上升的临界点。  当我从中悟及此后,在交易每一只股票时,我一定要找到这个股价临界点,否则宁愿选择在手上保留足够的现金。李佛摩尔说:开始正确很重要,不管从事哪个行业都一样。在股票投资中,什么叫正确?首先就是不能赔钱——你所买入的股票一定是首先形成盈利而不是亏损后,才能够加码买入,这也是巴菲特投资的第一要义,否则他就不会一再强调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  

我在交易任何一个品种的时候,始终坚持所持有买入的仓位都必须是“红色”(盈利)的。一旦任何一个品种亏损超过5%,马上卖出停损。因为这样的纪律,让我在过去16年中,一次次避免了第二天突发事件发生所带来的灾难。而纪律的形成,源于18年前的一个教训。  1991年刚入华尔街后不久,笔者曾在一只股票上投入了全部资金。我十分看好这家公司,股价也的确在慢慢爬升。但有几天股价波动加剧,让我无法镇定。某一天,股价突然在收盘前跌到我买入价的3%以下,这意味着我从盈利变成了亏损。当时我犹豫不决,因为该股基本面良好,股价下跌时也没有放量。然而第二天,一则公司盈利不达预期的消息,使得该股股价以暴跌30%开盘。我在开盘后第一时间了结仓位,承担了亏损,从那天起足足半年没有再交易,直到确信自己能够有足够的纪律性,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为止。  

利弗莫尔的“伯利恒钢铁之战”,是我完成作为职业金融操作者的最重要一课,李佛摩尔明白当时自己的情况万分危急,但忍耐和纪律是出手前的第一要义,资本市场上凡成大事者,必定是有所为和有所不为,那不是有没有资金的问题,重要的是有没有纪律。  

正是秉持着利弗莫尔的纪律原则,笔者在2006年年中看空铜后,直至两年后的2008年9月,等所有有利条件形成后才真正开始交易,这个经验来后来又给予我从2008年6月起开始看空黄金提供了操作经验。  

我清楚地记得,2008年9月15日,全美第4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这对本已风雨飘摇的华尔街不啻于地震。那天下午3点,我让司机开车去了大半年没去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大厅,想亲身体会当天最后一小时大单交易状况。在那一小时中,我再次看到了8年前——2000年9月15日的情景,记忆和经验告诉我,新的中型恐慌已初具骨牌效应,当天道琼斯指数和标普500指数进入了明显的大空头前期市场的新低点。  收盘后,我回到公司看了空头的交易纪录,独自从办公室步行走到李佛摩尔在他生命最后几分钟所在的Sherry Netherland酒吧中独处,感悟和体会这位69年前的前辈在1929年9月“美国大萧条”开始时的操作思路,我再一次明白了,为什么利弗莫尔始终自认是市场的学生,他要做的恰恰就是比市场本身慢半拍,然后在确认趋势的基础上紧跟市场一步。利弗莫尔的成功核心是重在趋势,而不是预测顶底,趋势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结果,对于一无内幕二不坐庄的个人投资者,只有坐上趋势的快车,才能在熊市中保命,在牛市中挣钱。如此年复一年,终己一生,便成股神。  

多年来,在股市中,我看到过很多过于勤奋短线投资者,每天在股市中杀进杀出,期望以每天的小利在复利后形成大财富的操作手法。他们看盘的时间远远超过了研究市场本身。诚然,每个经验丰富的交易者都会灵敏地交易和行动,但我的看法是,先得慢,而后再快,哪怕一个品种在一年内上涨14倍,它也要一天天涨上去吧?每天杀进杀出“抢帽子”,正好说明了该投资者对自己的判断缺乏信心,更不理解财富积累原本需要判断正确的前提下时间的积累和耐力。  

在这里,我展示两份恩师威廉·欧奈尔在1958-1961年买入布郎斯维科和1962年操作克莱斯勒当年这两只超级牛股时候的手稿,他的这种交易标准手法源自与1955年后美国最出色的第一代基金经理人杰克·卓法斯——只买最强势的股票,而这正是李佛摩尔操盘伯利恒钢铁战中的选股精髓。  后来我统计自1886年到1996年间,美国500只在4年中上涨15倍的股票,其真正上涨的有效期平均是2.5年,也就是说如何能够最有效利用资金,是完全不需要和市场上大多数股票结婚的,只需像李佛摩尔操作伯利恒钢铁一样,在正确的时间和最强势的领导股打成一片,你就成为了王者。 

 坦率地说,利弗莫尔始终把自己定格在市场的弱势群体位置,因为他总是一个人单独操作,这或许也是生活中他始终沦陷在狂欢与痛苦的交替中不可自拔的原因之一。欧奈尔曾告诫说:“在生活中做一个‘无聊’的人,在市场中做一个敏锐者,你就能避免利弗莫尔的精神痛苦。”  

从伯利恒钢铁股票交易战中迅速恢复元气的利弗莫尔在此后15年中笑傲华尔街,虽然他的投资能力越来越强,但其财富并不受到社会的尊重,他奢靡和放纵的生活一直饱受诟病。而我理解,利弗莫尔所说的“我亏钱是因为我错了,而不是因为我放荡不羁或是过度享乐”是双面的,江恩指责他“贪婪地追逐金融资本的利润,一旦成功获取了巨额利润又忘乎所以大肆挥霍”,我认为这种认识有失偏颇。资本市场的自由竞争和弱肉强食对于利弗莫尔是公平的交易,金融资本市场中产业博弈的结果本来就是——财富相对合法地走向高度集中的少数人手中。而每个参与者在进入市场前,都已理解其中风险和博弈的关系。利弗莫尔的财富显然比当年大多数上市公司大股东来得干净。他的失败在于,作为富人,较少地考虑了自己的社会责任(这与当今我们中国的某些社会问题也有吻合之处),这是经济超速行驶与人文脱节发展后所必然要支付的人类道德代价。 

利弗莫尔虽然最终因为家庭和感情问题以开枪自杀的结局而告终,为他平添了一抹时代悲剧色彩,但无论如何从哪一个角度来看,作为拥有精湛职业技能的他,以及他对金融交易的伟大战略和战术双结合的操作思想,迄今依然闪耀着承上启下的光芒,无论是利弗莫尔的要素,还是卓法斯的方法,抑或欧奈尔的精髓,都为我们这些后生小子提供了股海旅程中的灯塔。  

据维基百科显示,杰西死后的财产清算,总价值超过500万美元。维基上的原文如下 He leftbehind two sons Jesse Jr. and Paul. Untouchable trusts and cash assets at his death totaled over $5 million.[1] 1940年的500万美元按占当年gdp百分比来计算,相当于2013年的8.16亿美元,按劳动力价格(即工资水平)计算,则相当于2013年的2.08亿美元。 而杰西最有名的1929年的1亿美元获利,相当于161亿美元(gdp百分比),或54亿美元(劳动力价格)。他的1亿美元虽然几乎全部损失了,但他的晚年并不存在贫穷这件事。在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 75周年纪念版的插图里,有杰西自杀前一天(1940.11.27)和他第三任妻子Harriet在夜总会Stork Club的照片 照片上他们夫妻二人穿着十分考究,因此“凄惨晚年”这一段,大家当小说看就行了,他自杀的确切原因没人知道,包括他的妻子,但可以肯定,绝不是这一段中所描述的那样因为贫穷。他晚年患有重度的抑郁症,而很多人相信他的交易天赋来自于其自闭症,这些都可能诱发一个富裕的人自杀。

词条参考

词条信息

浏览次数:1388885

编辑次数:0

最近更新:2016/10/14 17:31:51

词条创建者:朱碧石

Copyright © 2024 fx110.hk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78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