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首页 > 外汇知识 > 其他 > 旅鼠效应

旅鼠效应

旅鼠在数量急剧膨胀之后,会发生一种现象:所有的旅鼠开始变得焦躁不安,到处叫嚷,跑来跑去,并且停止了进食。旅鼠们勇敢异常,充满挑衅性,肤色开始变红。它们聚集在一起,盲目而迷惘,忽然有一天,这些小家伙们开始向一个方向出发,形成一队浩荡的迁移大军,一直走到海边,然后从悬崖上跳进大海。 驱使旅鼠前进的,不是求死的欲望,而是惊慌。包括对饥饿的惊慌,以及对方向迷失的恐慌。

旅鼠效应 

旅鼠在数量急剧膨胀之后,会发生一种现象:所有的旅鼠开始变得焦躁不安,到处叫嚷,跑来跑去,并且停止了进食。旅鼠们勇敢异常,充满挑衅性,肤色开始变红。它们聚集在一起,盲目而迷惘,忽然有一天,这些小家伙们开始向一个方向出发,形成一队浩荡的迁移大军,一直走到海边,然后从悬崖上跳进大海。 驱使旅鼠前进的,不是求死的欲望,而是惊慌。包括对饥饿的惊慌,以及对方向迷失的恐慌。


简介

旅鼠效应(Arctic Hamster Effect 或 Lemmings Effect),泛指在团体中盲目跟随的行为。这原本是描述旅鼠在恐慌时集体跳海自杀行为的传闻。

定义

旅鼠是一种极普通、可爱的小动物,常年居住在北极,体形椭圆,四肢短小,比普通老鼠要小一些,最大可长到15厘米,尾巴粗短,耳朵很小。旅鼠主要分布于挪威北部和欧亚大陆的高纬度针叶林,旅鼠是北极所有动物中繁殖力最强的。但是这样的动物为什么种群数量一直都大不起来呢?就是因为这些东西有个特点。

当旅鼠的数量急剧地膨胀,达到一定的密度,奇怪的现象就发生了:这时候,几乎所有的旅鼠一下子都变得焦躁不安起来,一改往日胆小怕事,在任何天敌面前它们都显得无所畏惧,具有明显的挑衅性,有时甚至会主动进攻,唯一可能而且合理的解释是,它们为了千方百计地吸引天敌的注意,以便多多地来吞食消耗它们,与自杀没有什么区别。驱使旅鼠前进的,不是求死的欲望,而是惊慌。包括对饥饿的惊慌,以及对方向迷失的恐慌。

正如投资者的突然增多,导致过多的钱追逐过多的股票,投资机会顿时减少。而当市场出现暴跌时,撤离市场的通道将非常狭窄,集体的恐慌导致了投资者的自杀性的抛售。巴菲特先生曾经把旅鼠拿来比喻证券机构,来说明股市的跟风效应,最后给我们的忠告是,不要相信市场而要相信自己。

起源

1958年,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迪士尼动物纪录片《白色旷野》,在这部片子中观众看到旅鼠落下悬崖的景象,因此至今为止依然有许多人以为旅鼠会集体自杀。实际上这个镜头是在工作室内一个布置为冰天雪地的桌子上拍的,而电影里的旅鼠也不是落入海中,而是落到桌子下。而真正的旅鼠虽然偶尔会集体迁徙,但实际上并不进行集体自杀。旅鼠大规模群体自杀传闻已被证明并非事实。

起因

旅鼠效应的产生原因有两条,一是群体成员倾向于与其他成员保持行为与信念的一致,以获取群体对他的认可及团体归属感;二是群体成员在对需要决策的事件拿不准的时候,模仿与顺从他人的行为与信念往往是安全的。

效应

货币政策

旅鼠是一种小型啮齿类动物。其行为至今不被人类所理解的是,每隔一段时期,就有大批旅鼠成群结队奔向大海,自投鱼腹。在金融界,人们常常将非理性的金融活动比喻为旅鼠行动。我决不会将 以来出现的所谓全民炒股比作旅鼠行动,毕竟居民将部分储蓄存款转换为股票投资有着预期收益上的巨大差异,并且就抵御通货膨胀而言,持有权益类资产的效果远远要比持有储蓄存款好得多,特别是持有绩优公司的股票,因此,居民增持股票是非常理性的活动。在我看来,能够比作旅鼠行动的未必不是当前有着明确持续紧缩倾向的货币政策。

无论是汉朝初年的中国学者贾谊,还是上个世纪英国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以至所谓现代货币数量理论之父美国人弗里德曼,货币政策都足以通过改变货币供给数量影响价格水平,即:价格下降,增发货币;价格上涨,减少货币。但是,中国经济 的情况与当年的英美两国(更不必说2000多年前的汉朝)有着很大的区别,并集中体 高储蓄率。论及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总量对GDP的比率,2006年末已高达187.2%,比2000年的138.3%大幅提升了48.9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居民储蓄存款以及外汇占款持续快速增长的结果。

对比之下,美国 的信贷总量对GDP的比率大致为68%,中国货币市场之独特现象由此可见一斑。如果说 中国经济还有什么特别之处,那不能不说是价格水平主要是由贸易和供给决定的,类似大豆进口价格上涨带动食用油价格上涨,原油价格上涨带动成品油价格上涨,或者居民适用住宅的供给不足导致住宅价格上涨,以及病床供给不足导致医疗费用上涨等等。

相反,消费需求之于价格的影响看上去并不十分明显,至少算不上是主要因素。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储蓄从中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一般地讲,储蓄是总供给减去最终消费的结果,而储蓄对价格水平的影响是通过推迟购买实现的。这使得储蓄有着推迟的消费这一特征。于是,当我们说当前价格水平难以接受的时候,我们应当感谢居民的储蓄行为,因为储蓄推迟了消费,以至于原本较大的当前消费需求由于储蓄的缘故被大大压缩了。谢天谢地,如果中国人不热衷于储蓄,就 的供给水平而言如何不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呢?

接下来,人们或许愿意接受央行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毕竟持续加息特别是较大幅度地上调中长期存款利率,可以吸引更多的储蓄存款,由此抑制当前的通胀压力。请注意,由加息产生的抑制通胀压力作用仅仅是当前或短期的,绝对不存在长期效果。

问题的关键在于,储蓄既是推迟的消费,也是明天的消费。如果今天的储蓄在明天转换为消费,是不是会改变明天的消费对价格水平的影响,不是约束价格,而是刺激价格上涨以致发生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呢?进一步说,如果储蓄能够正常地转化为投资,用以增加明天的供给,那么,即使今天的储蓄转换为明天的消费,明天的消费也不至于面对供给不足,当然也不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

问题是,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在鼓励居民增加储蓄的同时也在制约储蓄向投资的转换,加上较多行政色彩的其他宏观调控政策手段同样以限制投资为重点,于是,在由此导致供给增长不足的前提下,未来价格水平必将由于推迟的消费转换为现时的消费而失控,以至于未来发生严重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也在持续加大。

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我们没有理由不赋予货币政策足够多的前瞻性,更没有理由不要求货币政策符合本国的实际情况。这使我再次联想到陈云经济学。陈云曾告诫决策层:“我们应该用90%以上的时间去弄清情况,用不到10%的时间去决定政策。”

那么,面对可能是当今世界最为复杂的中国货币市场,央行真的弄清情况了吗?

逆市投资

大跌时群体恐慌的“旅鼠效应”发生,而投资机会也在这时降临。在经历了上轮大跌行情后,即使是最乐观的劵商研究员,也难以相信股市能如此迅速地抹平暴跌后的伤痕:深成指在5月30日后的五个交易日里,最多下跌20.87%。可是,其后竟连拉7阳,以逼空的方式创出历史新高。打开深成指的日K线图,一个典型的V形反转让人感叹牛市的美妙。

在调整市道中,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投资者,大都坚信深沪股市中长期大牛市格局不变。可是,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在最恐慌的时候,抛售手中的股票呢?本文试图为您解码。市场上突然没有了买家。前两周,深沪股市遭遇大牛市里的恐慌:自5月30日至6月5日,很多股票以跌停方式进行抛售。其中,英大集团以连续五个跌停板,成为深市上市公司中“跳水冠军”。其股价从17.95元,一直跌至10.63元,短期跌幅达40.78%。在个股基本面没有发生突变的情况下,仅仅是因为政策遏制过度投机的信号,数百只股票像英大集团一样,突然遭到市场大肆抛售。跌停,通常意味着个股流动性的消失。是什么的恐惧,令市场上大面积的股票突然没有了买家呢?

“调高印花税的举措突然出台,多少出乎市场预料,因此引起激烈反应。在情绪化状态下,人们一时很难理智对待,所以也就有了股市的严重超跌。”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桂浩明认为,暴跌开始的时候大家一时都无法适应,很多投资者不顾一切地夺路而逃,以至于整个市场都出现了恐慌,形成了连续跌停的行情。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毁于某一天突然降临的厄运。

从5月30日开始的股市大跌,表面上看,是上调印花税政策的结果,但是,更多的是因为估值上升过快、结构性泡沫快速膨胀,市场短期获利筹码太多,需要通过震荡来进行换筹。市场普遍认为,在深沪股市 单月换手率超过100%的背景下,管理层上调印花税,采取适当政策抑制过度投机是正确的,但调整的方式,却是导致本次大调整的导火索。撤离市场通道很狭窄。据悉,每一轮大牛市,总是放大了财富效应,并吸引着大量新股民入市。数据显示, 头4个月新增开户数分别高达342万户、127万户、401万户、670万户!

仅 头4个月就新增1540万户,是去年全年新增开户数的3倍多。而在5月28日,全国新增A股开户数创38.53万新高,沪深股市帐户总数已达10027.36万。投资者的突然增多,导致过多的钱追逐过多的股票,投资机会顿时减少。这让投资界想起著名的旅鼠现象:挪威旅鼠每十年就剧增一次,不得不通过大规模的迁徙行程来觅食,但结局却总以集体投海自尽的方式告终。

词条参考

词条信息

浏览次数:765783

编辑次数:0

最近更新:2016/12/15 17:26:53

词条创建者:xuan

Copyright © 2024 fx110.h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