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首页 > 外汇知识 > 金融术语 > “债务—通货紧缩”理论

“债务—通货紧缩”理论

“债务—通货紧缩”理论是指经济主体的过度负债和通货紧缩这两个因素会相互作用、相互增强,从而导致经济衰退甚至引起严重的萧条。
目录

“债务—通货紧缩”理论的产生  

1932年欧文·费雪(lrving Fisher)在《繁荣与萧条》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债务—通货紧缩”理论来解释大萧条,认为大萧条是由企业过度负债所导致的。该书出版后,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此研究的基础上,1933年他发表了著名的论文《大萧条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系统地阐述了过度负债和通货紧缩的逻辑关系,这篇文章发表以后被大量地引用。

“债务—通货紧缩”理论的过程  

Fisher认为,在萧条中,债务和通货紧缩是两个最主要的变量。其他相对次要的变量,例如流通货币、货币流通速度、资产净值、利润、交易、商业信心、利率,只有和过度负债以及通货紧缩这两个变量或其中一个结合起来的时候,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他做了两个关键性的假设:第一,处于均衡的经济体系受到过度负债的冲击;第二,没有其他可以影响价格水平的因素。分析的起点是:经济在某个时点处于“过度负债”的状态,债务人或债权人出于谨慎,往往会引发债务的清偿。这样就产生以下9步的连锁反应:  

(1)债务清偿引致资产廉价出售,并且引致(2)存款货币的收缩(因为偿付银行贷款),以及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存款货币的收缩和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在资产廉价出售的情形下,引起(3)价格水平的下降,也就是货币的购买力上升。由于没有外来的“再通胀”的外生性干预,就必然有(4)企业资产净值的更大下降,这加速了企业的破产和(5)利润的下降。这又导致陷入营运亏损的企业去(6)减少产出、交易和雇佣劳动。企业的亏损、破产和失业,引发(7)悲观情绪和信心丧失,这些反过来又导致(8)货币的窖藏行为和存款货币流通速度的更进一步下降。在以上的8个变化中,(9)利率也会产生复杂的变动,即名义利率下降和真实利率上升。  

在实际的通货紧缩过程中,这9步反应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与上述的逻辑先后顺序有所不同,变量之间存在着反作用,某些过程可能会重复出现。Fisher在《繁荣与萧条》一书的附录1中以列表的方式给出了萧条中上述变量变化的时间先后顺序。Fisher特别强调,在“债务通货紧缩”的逻辑顺序中,除了初始条件——过度债务——以及最终的结果——利率的变化——之外,其他所有变量的变动都源自于价格水平的下降。如果过度负债没有引起价格水平的下降,也就是说价格下降的趋势受到通胀力量的阻碍,则最终的循环波动将会温和许多。类似的,如果通货紧缩是由非债务因素引起的,那么造成的恶果也会小得多。只有当债务和通货紧缩结合起来,才会产生最大的灾难。  

过度负债和通货紧缩是互相作用的。一方面,过度负债引起通货紧缩,另一方面,由负债引起的通货紧缩又会反作用于债务。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尚未偿付的债务价值更高了。如果初始的债务规模足够大,使得债务清偿引起的价格下降速度远大于所减少的名义债务时,虽然部分名义债务得以清偿,但是由于价格下降,尚未偿还债务的真实规模会上升。这样,个人减少其债务负担的努力反而加重了债务的压力。由此出现一种悖沦,即“债务人还得越多,他们就欠的越多”。这正是大萧条发生的根本原因。Fisher计算了大萧条期间美国社会的债务变化情况,进一步验证了他的理论。根据计算,到1933年3月,由于价格的下降,整个社会的真实负债比1929年初大约上升了40%。 

 Fisher认为过度负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存在获取超额利润的投资机会。例如,新发明、新产业、新资源的出现等产生了极好的投资前景,企业为了获取预期的利润,便会过度负债。


词条参考

词条信息

浏览次数:1326471

编辑次数:0

最近更新:2018/1/24 9:47:47

词条创建者:卡尔

Copyright © 2024 fx110.hk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78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