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的内涵
消费者信心消费者信心(Consumer Confidence),也有人称为消费者情绪(Consumer Sentiment),是指消费者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对就业、收入、物价、利率等问题的综合判断后得出的一种看法和预期。在许多国家,消费者信心的测度被认为是消费总量的必要补充。
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构成
消费者信心指数由消费者满意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构成。消费者的满意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分别由一些二级指标构成:对收入、生活质量、宏观经济、消费支出、就业状况、购买耐用消费品和储蓄的满意程度与未来一年的预期及未来两年在购买住房及装修、购买汽车和未来6个月股市变化的预期。
指数编制背景
20世纪40年代,美国密西根大学的调查研究中心为了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周期的影响,首先编制了消费者信心指数,随后欧洲一些国家也先后开始建立和编制消费者信心指数。
1997年12月,中国国家统计局景气监测中心开始编制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在广泛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于2002年初,在省市一级率先建立了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制度。2002年四季度,北京市统计局正式向社会发布“北京消费者信心指数”,并确定了今后按季度调查发布的制度。
指数的量化和编制
量化
根据经济学的理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消费者信心(或情绪)归根结底是消费者对其家庭收入水平的估价和预期的反映,这种估价和预期建立在消费者对各种制约家庭收入水平因素的主观认识上。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失业率、物价水平、利率等。一定时期这些因素的变动必然使得消费者信心(或情绪)产生变化,而消费者信心(或情绪)的变化导致其消费决策的改变从而影响经济发展的进程。消费者信心指数就是对消费者消费心理感受变化的测度,它是通过居民住户调查搜集资料,采用一定的统计方法计算得到的反映消费者信心变动程度的指标。
编制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对消费者信心(或情绪)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问卷的设计紧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经济发展形势、家庭收入和就业、物价水平、消费或购买意愿。每一方面由两类问题构成:对现状的看法和对未来的预期。前者指消费者对上述几个基本方面当前整体状况的评价;后者指消费者对几个基本方面未来一段时期(如半年或一年)发展变化趋势的估计或预期。如美国会议委员会发布的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自1967年开始至今调查问卷只含有5个问题,分别是:对目前经济形势;就业形势的评价;对未来6个月经济形势;就业形势和家庭总收入的估计。属于亚太地区范围的万事达卡消费者信心指数(Master Index)则要求受访者回答对目前及未来半年5个“经济要素”的看法和信心程度:就业状况、经济状况、国民日常所得、股市发展及生活品质。
在调查问卷中每一问题一般有三个答案:肯定的(积极的)、否定的(消极的)和中性的(不变),由消费者根据自己的看法或判断选择其一。指数通常以加权平均法得出,结果以百分点表示。随着具体计算方法不同,指数的取值有两种:一是取值在0~200之间。100是中值,表明消费者的信心(或情绪)是一种中立态度。0表明极端悲观情绪,200反映的则是极度乐观情绪;二是取值在0~100之间。50是中值,100反映的则是极度乐观情绪。前面提到的美国会议委员会发布的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属于第一种取值形式,而万事达卡消费者信心指数采用第二种取值形式。开始于1993年的万事达卡指数消费者信心调查,是亚太区同类调查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最新一期的万事达卡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是在5月15日至6月5日期间进行的,受访者分别就就业状况、国民经济、固定收入、股票市场及生活质量五项指标,发表了对未来六个月前景的看法,以“0”代表“最悲观”,“100”代表“最乐观”。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分别计算现状评价指数和预期指数,以及综合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指数的基期可以选择计算的初期为100(或50),也可以某一特定时期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为基期值。例如美国会议委员会发布的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自1967年开始发布,基期就以1967年初为100,每两个月发布一次。从1977年6月开始,改为每月一次。至1986年起以1985年的各月平均值为指数基期值。
指数的影响
消费者信心指数主要是为了解消费者对经济环境的信心强弱程度,反映消费者对经济的看法以及购买意向。 消费者对经济现状和就业市场的评价,还包括对未来经济和就业市场的预期,以及有关家庭收入情况和是否计划购买房子、汽车等消费品的问题。透过抽样调查,反应消费者对目前与往后六个月的经济景气、就业情况与个人财务状况的感受和看法。在美国,由经济咨商会的消费者研究中心委托全国家庭看法公司每月对全美约5000个家庭进行调查后,得出统计数据。该调查从1969年年初开始。
受访者主要会被问到对“目前经济景气情况”、“目前就业情况”的感受,作出“很好”、“普通”或“不佳”的看法,同时对于“六个月后经济景气情况”、“六个月后就业情况”、以及“六个月后收入”等问题,表明认为“会更好”、“与现在相同”或“更差”的看法。对各个问题不同看法比例增减变动的趋势是观察重点。该指数以1985年为基期。与密西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相比,经济咨商会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波动性更大,这也降低了该指数作为消费者态度晴雨表的可靠性。环境因素中,以劳动市场状况与股市表现对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影响力最深,消费者对两者有较敏感的反应。
指数在我国的编制
经过改革开放20年经济的发展,我国市场格局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随着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开始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其增长逐渐成为拉动经济稳定增长的中心环节。为了有效促进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越来越引起经济学界和工商界的重视。
国家统计局从1997年l2月开始研究编制我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每季度发布一次《中国消费者信心监测报告》,目的是从一个新的角度为各级政府、工商界和国内外投资者综合判断经济运行的状态提供参照系,为各经济主体制定和采取的决策提供辅助信息。经过几年的实践,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景气指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此外,我国加入WTO后为加快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步伐,近年来各地区政府统计机构都在积极准备推出本地区的消费者信心指数。2003年4月16日,北京已在全国率先发布了北京市的第一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
指数的应用
在经济循环中,消费者信心指数被视为经济强弱的同时指标,与目前的景气状况有高度相关性。分析表明,该指数与消费者支出的相关性较弱,而与经济状况的落后指标失业率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
股市投资人偏好向上增长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因为其代表着消费者有较强烈消费商品与服务意愿,有利经济扩张。债市投资人则偏好向下减少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因为其代表着消费意愿不强,经济趋缓的可能性提高。美元汇率通常从美联储寻求暗示,若消费者信心上升,则意味着消费增长,经济走强,美联储可能会提高利率,那美元就会相应走强。
北京时间08月30日22:00美国经济咨商会周二公布,美国8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5.6,7月为103.2,市场预期为101.0,数据意外上升,表明美国民众对经济前景仍充满信心,为此,市场对美国就业市场也持乐观情绪,将有利于助涨美元汇价。周五,美国将公布8月非农就业人数,前值为20.7万,预期为18.5万,从消费者信心指数数据来看,或许将会给周五非农数据提供更多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