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首页 > 外汇知识 > 其他 > 品味经济

品味经济

品味经济,即与过去不同,人们不再局限于购买贵金属和奢侈品,而是更多购买符合自己个性需求的美好体验,或者说满足感和愉悦感。品味深层次的核心点在于审美,所有囊括生活美学的理念,都可以归入品味,而当消费者对美的追求不断提升所引起的经济效应,其实就可以称之为品味经济。[1]法国社会学大师皮埃尔· 布迪厄(Pierre Bourdieu)认为,品味具有阶级性,不的社会群体,通常会有不同的品味,社会阶层是影响品味的一个主要因素。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中国消费者2030年面貌前瞻》报告指出,2030年之前,有三分之一的人将拥有中上收入及高收入。同时,中国中产阶层会有爆炸式的增长,这将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品味经济在世界各地

日本  

以日本为例,1977年的人均GDP也超过了5000美元,可进入90年后之后的泡沫破裂,让日本经济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滞涨时代,产生的“副产品”就是品味。  日本作家三浦展《第四消费时代》这本书,讲的就是日本消费演化的四个阶段。  刚开始大家喜欢“大”,大房子、豪宅、豪车,因为这些物质是彰显我们与众不同的标志。但慢慢你会发现,大家又开始喜欢小物件了,从大家电向小家电方向转移,从喜欢大物件到有调性的小物件。  第四消费时代,日本已经出现了弱品牌甚至叫去品牌的现象,越来越多的朴素的、本土的产品形态是被更多高县级城市的人群所接受的。  所以,日本在吸纳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在孵化自身的品味特征。美国街头的音乐贩售店已经悉数倒闭,Tower Records却成了日本国民音乐的天堂;“选品教父”小林和人让杂货小店成行成市,形成了超越年代感的“品味”;2000年之后才兴起的优衣库,在潮流的基础上把日本的穿着之道带到了全世界……  在中国感知最深的可能是日本的工匠精神和侘寂美学,并给我们讲出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即使煮饭仙人、寿司之神等大有神化的意思。至于侘寂美学,将不完整、不完美的状态,升格成为一种很高的品味,成为日式品味的标识。

中国  

在中国电商领域已经可以窥探到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物质  吸纳国外文化是跨不过的进程,往往表现在对国外商品的疯狂上,出国“买买买”、代购等就是例证。  这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跨境电商,网易考拉海购、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等不约而同地指向了跨境电商,毕竟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北欧等海外商品,符合大众对消费升级最本质的印象。  

不过这一现象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比如网易考拉海购悄然改名网易考拉,从跨境电商进军综合电商,但依旧把“美好”作为关键词之一,品味的代名词不是进口,而是美好生活。  跨境电商只是品味的第一步,也是打造高端形象的必然,面临中国这个世界工厂,显然不应该局限于舶来品,日本走过的路,正在中国市场继续上演。  

第二个阶段:情感  几乎所有的电商平台都在倡导新零售,实际上是在构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并使之成为品味的一部分。  很少在公开场合发言的丁磊,罕见的对零售发表了这样的观点:“零售离不开人这个基本核心。所有零售形式的演变,都源于对用户需求的理解,这是一切的原点。”归根结底,零售从旧到新的演变,还是为了和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这一点线上线下出奇的一致。  早先电商平台上过多过杂的色块堆砌,如今开始聚焦品牌的调性,尤其是网易考拉等后起之秀;线下店铺拥挤混乱的布局,虽然没有走向侘寂美学的日式杂货铺,衍生出了盒马鲜生、超级物种等新零售。  

第三个阶段:返璞  车厘子不见得比樱桃好吃,新奇士橙不见得比脐橙有味道,中国独特品味的孕育还需要返璞。  一种是文化上的。西方的贵族精神、日本的侘寂美学等,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文化成为品味的风向标。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俨然不缺少文化上的优势,道家、儒家、禅宗等都是取之不尽的财富,缺的是在美学价值观和人文观上和品牌、商品的融合;  一种是模式上的。中国不缺少优秀的工厂,不缺少优秀的手工艺人,然而代工的模式不足以营造品味。电商平台们也在尝试解决这个问题,淘宝心选、网易考拉工厂店、小米有品、网易严选等,不失为一种可行之策。

品味经济与电商消费  

从宏观层面讲,其实消费升级概念产生之前,国内市场上消费者品味就在不断变化,趋向于品质、健康、理性而发展,实则是品味升级的过程。  在国内经济重大结构性转变的背景下,可以看到快速消费品的销量连年下降,保健、生活方式、旅游和娱乐行业的增长率却达到两位数,这种差别的背后是新旧经济的分割。新经济崛起依赖年轻一代的一系列品味变化,当他们逐渐走上消费舞台,整个市场主流的消费观念不再是性价比,而是生活品味。  

以前消费者购物基于生活刚需,而现在核心是追求生活品质,与之相应地,从看重价格转变为看重格调,简单来讲这就属于品味观念,但品味的内涵远不止产品或消费环境的调性。  

比如零售行业掀起的简约美学、快时尚品牌兴起,以及星巴克的精品咖啡和第三空间,都因顺应品味升级而风靡。  从经济角度而言,人们这种追求美、体验美的本性,也决定了品味将成为各个消费行业增长的持久推动力,包括电商。  不过相对于消费升级趋势下产生的新型商业模式,品味提升是在改造电商这一传统行业,从以低价产品满足消费者刚需,到帮助消费者解决海量商品下的审美判断。以网易考拉为例,它之所以在跨境细分市场上长期稳居第一,很大程度上在于从始至终贯彻的精品路线。以品味为标准,给消费者提供精心选择的商品,从而节省时间成本和决策成本,符合当下消费者的价值观。  

品味不止是一种审美,也是一个过程。  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所著的《品味:一种新的积极体验模型》一书中,品味的定义是,人们引起、欣赏和增强积极体验的能力以及以这种能力为基础的加工过程。由此,消费者主动用心感受积极体验,品味便产生于个体感性体验的发现,简单点说,也就是消费活动中自我价值的觉醒。  所以,品味消费模式追求的是自我享受带来的愉悦,在消费活动中通常表现为个性化和定制化。当然,现在个体品味的反思和培养还有赖于引导。  

品味引发的经济效应固然越发明显,可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供需不平衡。在需求端,消费升级概念大行其道后,用户抛开模仿性消费、炫耀性消费,追求品味个性化渐成主流。而在供给端,消费者的审美疲劳、营销疲劳却日渐严重,这说明市场上缺乏具备美学吸引力的高品味商品,也可以换句话说,消费者品味升级后的需求,其实并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究其原因,主流平台大多都是“超级卖场”的模式,用户需要什么便提供什么,通过不断扩充品类,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留住消费者,而今日头条仅凭借个性化推荐,就成长为超级流量入口。  

可消费者品味的反思和培养,虽然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但目前还需要靠平台或品牌商引导。正如网易云音乐推出之前,用户并不知道音乐平台可以超出播放器的产品界定,可社交需求其实一直存在,所以消费模式不再是用户需要什么便提供什么,而是转变为代表用户更深层次的需求,具体到电商行业也是如此。  因此,电商行业找寻新增长点的关键,可能就在于如何引导消费者的品味升级。


词条参考

Copyright © 2025 fx110.h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