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首页 > 外汇知识 > 其他 > 沟域经济

沟域经济

  沟域经济是在农业区域经济、流域经济基础上结合山区农业发展基础与特点提出的崭新概念。

沟域经济的背景  

为实现山区经济的循环快速发展,北京市推出“沟域经济”发展模式,并在多个区县试点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和实践,为京郊山区的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  

所谓“沟域经济”就是集生态治理、新农村建设、种植养殖业、民俗旅游业、观光农业发展为一体的山区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改革开放初期,急于脱贫致富的部分山区开始对矿产资源进行无序开采。为保护北京大气和水源不受污染,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01年开始,北京市陆续关闭矿山1088处。然而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多数乡村不仅工业收入减少、运输餐饮业萧条,裸露的环境还限制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农民富后返贫的沉痛教训,让京郊山区开始反思,如何针对自身问题和外部困难,发挥山区优势,走出一条替代矿山的生态友好型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道路,为农民找到新的收入来源。  

山区一些地区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山区沟域为单元的特色发展道路,通过对沟域内部的环境、景观、村庄、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建成内容多样、形式不同、产业融合、特色鲜明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沟域产业带,成为京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怀柔的雁栖不夜谷、夜渤海,密云的云蒙风情大道,门头沟的妙峰山玫瑰谷等沟域经济试点的成功,为京郊山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北京六大世界文化遗产有一半在山区,全市154个A级景区有115个在山区,占全市的75%,占全市十个远郊区县的77%。著名的雁栖不夜谷内共有10个民俗旅游接待村、485户农民近3000人从事旅游服务业,沟域产业的繁荣,使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6年就超过了一万元。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因素。

沟域经济的意义  

山区沟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还不仅如此,在旅游产业龙头效应的带动下,对沟域内的产业进行合理配置,对村庄布局进行科学调整,将农业与旅游业进行有效的对接和融合,将农产品转变为旅游文化消费品,有效地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山区农民逐步从单纯的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从事农产品深加工、旅游产品的开发制作和民俗旅游接待等工作,工资性收入大大增加,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生活观念也更趋于城市化、更加文明。  

在怀柔区、密云县等几个山区县沟域经济成功实践的带动下,许多山区乡镇都对发展特色沟域经济充满了信心,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探索工作。62个山区乡镇已经对164条沟域的资源现状进行了系统摸底统计,对具备一定发展条件的沟域开展了初步的发展规划设计,其中69条沟域已经完成了整体规划。这些沟域在山区占据很大比例,共有739个行政村、17.3万户46万农民。沟域中具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生态产业资源,共计241个旅游景点、318个旅游度假村、639个观光采摘园。这些沟域如果能够走上一条合理规划发展的道路,对于京郊经济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西藏也有沟域经济的概念。  

西藏地区特有的相对封闭的沟域经济的特点,提出了"沟顶繁育,沟谷育肥;支沟繁殖、干沟育肥"的"双圈耦合模式"。通过耦合效益模拟计算可以证明,西藏地区沟域经济系统耦合可以大幅度提高农牧业效益。在系统耦合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农业生产的大量廉价秸秆作为牲畜饲料的原材料,通过人为干扰的控制来优化耦合系统,实行畜牧业 种植业、畜牧业 绿色蔬菜、粮食 蔬菜 畜产品加工等产业链模式。本模式的应用,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沟域经济的产出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词条参考

词条信息

浏览次数:1710146

编辑次数:0

最近更新:2018/12/10 9:06:53

词条创建者:空军来袭

Copyright © 2025 fx110.h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