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首页 > 外汇知识 > 其他 > 外债适度规模

外债适度规模

外债适度规模是指外债必要规模、吸收规模和安全规模的有机统一体,一国的负债规模是受一定时期国内经济建设对外债的需求、国际资本市场的可供量和一国对外债的承受能力三个因素共同制约的,其中外债承受能力是确定外债规模最重要的因素。

衡量外债适度规模的指标体系  

根据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国际上通用的外债规模衡量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  

(1)偿债率。偿债率为一国当年的外债还本付息额与出口创汇收入的比率。偿债率被用于评价债务国偿债能力的高低和债务风险的大小,它是目前衡量外债规模最重要的指标。一般认为这个比率应控制在20%以内,最高警戒线为25%。  

(2)负债率。负债率为一国或地区的当年外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负债率被用来考察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负债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它反映了经济总量对债务的负担能力。该指标的国际警戒线为20%。  

(3)债务率。债务率为一国或地区的当年外债余额与出口创汇收入的比率。债务率反映了一国或地区按目前的创汇水平对整体外债的负担情况,该指标的国际警戒线为100%。  

(4)外债增长速度。外债增长速度就是指一国或地区年外债增长率。对此国际上并无固定标准,通常认为不应超过GDP的增长速度。

外债适度规模的影响因素  

1.财政赤字的大小和内在的发行状况政府的财政收入状况和国内的筹资能力是国外公债产生的重要原因,如果政府的财政赤字很大,而国内居民的应债能力又不强,可适当提高外债的发行数量;反之,则应减少外债的发行。政府可以采用比较内外债边际成本的方法对外债的规模进行调节,如果内债的边际成本大于外债的边际成本,政府可考虑增发外债来弥补赤字;如果内债的边际成本小于外债的边际成本,政府可减少外债规模,通过发行内债弥补赤字。  

2.储蓄缺口(投资大于储蓄的差额)的大小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程度一国储蓄缺口越大,国际收支逆差越大,政府举借外债的规模也应当越大;储蓄缺口越小,国际收支逆差越小,政府举借外债的规模应当越小。政府可以通过一些经济指标的变动来掌握经济的运行状况,从而对外债规模进行调整。一国储蓄与投资的力量对比通过利率表现出来,当本国利率提高,表明其储蓄缺口增大,政府可考虑增加举债规模;反之,则应当减少外债规模。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通过汇率表现出来,当本币汇率下降时,表现其国际收支逆差加大或顺差缩小,政府可考虑增加外债规模;反之,政府则应当减少外债规模。  

3.外债的使用效益外债的使用效益高,政府即可适当增加举债规模;使用效益低,则应减少举债规模。国外公债的使用效益主要取决于两类因素,一是外债的管理水平,主要包括:外债的使用率情况;投入的产业和部门;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兼顾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的关系等。二是外债运用的配套设施,主要包括:本国的技术消化能力;相配套的国内资金和物资的落实情况;有利于引资的经济政策等。  

4.举借外债的成本政府举借外债的成本较高,国外公债的规模应当减小;举借外债的成本较低,国外公债的规模可适当增大。政府举借外债的成本取决于以下因素:本国对外借债的渠道是否广泛,尤其是获得官方贷款的机会是否较多;政府对全球国际金融市场的分布、类型及内部运作等信息的掌握程度;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供应情况;对外借款所需履行的程序和时间等等。  

5.本国国际清偿力的大小国际清偿能力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清偿外债的能力,它既包括一国的国际储备、本国商业银行持有的外汇数额等静态因素,也包括本国的出口创汇能力、国际融资能力等。如果本国的国际清偿力提高,政府可适当增加举借外债的规模;国际清偿能力下降,则应减少举债规模。


词条参考

Copyright © 2025 fx110.h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