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首页 > 外汇知识 > 金融术语 > 产业间贸易

产业间贸易

产业间贸易是产业间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只出口或只进口的现象。产业间贸易中,同一产业产品基本上是单向流动的。包括发达国家第二产业和发展中国家第一产业之间的贸易以及工业国之间不同工业部门之间的贸易,其形成基础是产业之间的分工,由于各国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有自己的成本优势,从而形成价格优势,这就构成了各国产业间分工与贸易的基础,而这种优势来源于自然禀赋或技术的差异。

产业间贸易的特点  

1.不存在规格、型号、质量的差异,消费者在产品同质的条件下不存在偏好差异。  

2.产业间贸易中的各个产业不存在规模经济  

3.产业间贸易的原因是比较优势,适用的基础理论是传统的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

产业间贸易的理论基础

(一)绝对成本理论  

1.绝对成本理论的主要论点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2)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3)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2.绝对成本理论评价  

(1)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包含着科学的成分。  

(2)斯密关于交换引起分工,而交换是人类固有倾向的观点是错误的。  

(3)绝对成本理论解释了产生国际贸易的部分原因,但局限性是很明显的。  

(二)比较成本理论  

1.比较成本理论的内容  

李嘉图认为各国不一定要专门生产成本绝对低(即绝对有利)的产品,只需生产成本相对低的产品,并参加对外贸易,都能从中获益,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  

2.比较成本理论评价

(1)比较成本理论的科学性a、比较成本理论比绝对成本理论更全面、更深刻。b、比较成本理论表明,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世界市场的背景下发生了重大变化。(2)比较成本理论的局限性a、比较成本理论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b、比较成本理论把多变的经济情况抽象成静态的、凝固的状态,忽略了动态分析。  

(三)要素禀赋理论  

1.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  

生产要素禀赋指的是各国生产要素(即经济资源)的拥有状况。一般说来,一个国家丰裕的生产要素,其价格就便宜,反之,比较稀缺的生产要素,其价格就高些。 ?各国生产要素禀赋比率不同,是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重要决定因素。生产要素禀赋比率的不同,是产生国际贸易最重要的基础。一个国家出口的是它在生产上大量使用该国比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进口的是它在生产上大量使用该国比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2.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评价  

(1)李嘉图假定各国劳动生产率是有差异的,用比较成本差异阐述了贸易互利性普遍原理,而俄林则假定各国的劳动生产率是相同的,进一步用生产要素禀赋差异解释了为什么比较成本有差异,在理论上有所发展和创新。  

(2)俄林把李嘉图的个量分析扩大为总量分析,不是单单比较两国两种产品的单位劳动耗费的差异,而是直接比较两国生产要素总供给的差异,从一国经济结构中的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这些最基本的因素来解释分工基础和贸易格局。用来解释19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贸易格局,具有实际意义。  

(3)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假定基础之上的,这些假定与现实有一定距离,影响了该理论对现实的国际贸易现象的解释力。  

(四)传统国际贸易与分工理论对产业间贸易的解释  

1.两国在同一产品上的绝对成本或不同产品上的比较成本的差异是导致分工与贸易的原因;  

2.绝对成本论认为成本差异来源于自然资源的优势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3. 比较成本论认为成本差异来源于生产技术的不同,即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4.要素禀赋论则认为成本差异来源于要素禀赋的不同。

词条参考

Copyright © 2025 fx110.h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