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首页 > 外汇知识 > 其他 > 欧洲货币联盟

欧洲货币联盟

欧洲货币联盟的主要目标是要建立名为欧元的单一欧洲货币。欧元于2002年正式取代欧洲联盟成员国的国家货币。于1999年1月1日,欧元的初步使用过渡阶段开始。目前,欧元仅以银行业务货币的形式存在,用于帐面金融交易和外汇交易。这个过渡阶段为期3 年,之后欧元将以纸币与硬币形式全面流通。欧洲货币联盟的成员国目前包括:德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芬兰、爱尔兰、荷兰、意大利、西班牙,以及葡萄牙。
目录

1 联盟概述

欧洲货币联盟(European Monetary Union ,EMU)

1979年3月,欧共体当时的12个成员国决定调整计划,正式开始实施欧洲货币体系( EMS)建设规划,1988年后,这一进程明显加快。1991年12月,欧共体12个成员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署了《政治联盟条约》和《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政治联盟条约》的目标在于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防务政策和社会政策,《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规定最迟在1999年1月1日之前建立经济货币联盟(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简称EMU),届时在该联盟内实现统一的货币、统一的中央银行以及统一的货币政策。《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经各成员国议会分别批准后,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与此同时,欧共体更名为欧盟。1994年成立了欧洲货币局,1995年12月正式决定欧洲统一货币的名称为欧元(Euro)。1998年7月1 日欧洲中央银行正式成立,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1999年至2001年,为欧元启动的3年过渡期。

2 联盟盟国

欧盟15国中,除希腊、瑞典、丹麦和英国外,其余11国(法国、德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芬兰、奥地利、爱尔兰)已成为首批欧元国。欧洲中央银行设在德国的金融中心法兰克福,首任行长是荷兰人威廉·杜伊森贝赫。按照欧元系统[[汇率]转换机制,在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的同时,确定了欧元对11国货币的汇率,各成员国货币与欧元之间的汇率到2002年(过渡期内)各国货币被欧元取代以前完全固定,并不得更改。2002年 1月1日起,欧元的钞票和硬币开始流通,欧元的钞票由欧洲中央银行统一设计,由各国中央银行负责印刷发行;而欧元硬币的设计和发行由各国分头完成。 2002年7月1日,各国原有的货币停止流通,与此同时,欧元将正式成为各成员国统一的法定货币。

3 货币制度

随着欧洲联盟成员国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种具有新的性质和特点的区域性货币制度——欧洲货币制度诞生。

欧洲货币制度是从欧洲货币联盟开始的,其起源可以追溯至欧洲经济合作组织于1950年7月1日建立的“欧洲支付同盟”以及1958年取代了该同盟的“欧洲货币协定”。“欧洲支付同盟”和“欧洲货币协定”虽然启动了欧洲货币联合的进程,但并未对欧洲货币一体化提出具体设想,当时的出发点主要是促进成员国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真正把欧洲货币统一提上日程则是在欧共体建立之后。1957年,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意大利6国签署《罗马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宪章出台。1969年12月,欧共体正式提出建立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并设计了时间表,但最初的10年进展并不顺利。1978年7月,为抗衡对美元的依赖,欧洲货币系统正式成立,但是到了1993年,我们明显看出欧洲货币体系以失败。

4 发展

1999 年1月欧洲货币联盟在争议中启动,至今已四周年。总体来说,欧元的运行要比许多批评者当初预料的好:欧洲中央银行基本达到其稳定目标,其控制通货膨胀政策更透明,更易于传达;欧洲货币联盟总体加强了财政预算约束,使国家债务率有所下降,并改善了经济增长条件;在金融市场上,欧元作为经济结构改变的一体化发动机和催化剂发挥了作用。同时,也应看到在统一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下,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的趋异性仍增加;欧元的引入也加剧了银行业的竞争,并导致了一系列的结构性的变化。综合来看,欧元诞生四周年来利大于弊。

2003年初,欧元度过了四年,欧元现金的引入也已经一年。在回顾欧元发展时,我们应考虑到欧洲货币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是一项长期工程,它在成功建立后正处在巩固阶段;特别在稳定公约方面,联盟的管理仍不容忽视。本文详细回顾和阐述了欧元1999年引入至2002年底联盟的发展及欧元引入对区内经济稳定与增长的作用、欧元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欧元的汇率、国际地位等问题,并得出了比较乐观的结论。

5 联盟启动

根据1995年马德里欧盟首脑会议决议,向欧元的过渡分阶段进行。两个最重要的阶段是联盟于1999年1月1日由11个成员国正式启动并引入欧元为记账货币,以及2002年初发行欧元现金。所以欧元最初只是在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方面的引入。由于准备工作充分,1999年初金融市场的技术转换得以完成,欧元顺利登台,仅几天后,欧元在外汇、货币、债券和股票市场的交易清算就顺利进行。

在欧元诞生前三年的过渡阶段,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方面对欧元的原则是“不禁止、不强制”,即不是义务而是采取自愿原则交易欧元。这种政策对成员国居民生活影响并不大,因为合同、标价、收入、租金、货币与现金交易等仍使用原货币。过渡期内欧元只作为摸不着的“虚拟货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众对欧元的认可

在银行业务、企业经营和公共领域,欧元与各国本币相比只起次要作用。许多银行在2001年下半年才开始转换,有些银行甚至到2001年底。在银行业务、企业经营和公共领域记账货币的转换和交易至2001年底顺利完成。企业货币转换总体顺利,许多中小企业准备迟缓而干扰2002年后的企业运转的担心,并没有被证实。

欧元优势

2002年1月1日是“欧元日”,欧元成为合同、标价、收入和租金等惟一货币,同时引入的欧元现金正式成为拥有三亿多居民的12个成员国法定流通货币。欧元纸币和硬币的发行和成员国本币的回收带来巨大运输量,由于准备充分也顺利完成。此前收集各国“沉睡硬币”的工作为现金引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1年12月,由于回收旧币,欧元国的现金流通量只相当于上年同期的33%,2002年引入新币后不断回升,达到正常水平,2002年12月达到 3330亿欧元,接近2001年上半年的平均水平。200年2月底是各国商业银行兑换截至日,此后各国中央银行仍继续兑换本币现金。德国中央银行承诺无限期兑换德国马克现金。截至2002年底,超过96%的德国马克纸币和近50%的硬币(按面值计算)得以回收,但仍有舛亿的德国马克纸币和近75亿马克的硬币在流通。关于欧元的分阶段引入计划,尽管有批评意见,但最终证明是积极的,因为分阶段进行允许妥善准备,总体实施情况是顺利的和符合实际的。

2002年1月1日欧元现金引入后,欧元对居民的优势才可亲身体验到。表现在度假和出差时省去了大量货币兑换费用和麻烦,同时提高了物价的透明度。欧元现金很快被居民接受。现金引入后两周,欧元区90%的支付用欧元,尽管本国货币还可用到2002年2月底。

一年后,根据欧盟委员会的调查,90%的居民对欧元纸币、近70%的居民对欧元硬币表示信任。80%的人对欧元纸币面值划分感到满意,而对硬币面值划分只有50%多的人满意。由于汇率原因,一些国家(如意大利、奥地利、希腊等)居民对大面值硬币使用有困难,他们失去了习惯的小面值纸币(如付小费时习惯使用),这些国家希望发行1欧元和2欧元纸币,但对所有欧元国调查显示,75%的人认为没有有必要。

用欧元思维在引入一周年后还有困难。根据2002年秋天的调查,60%的欧元区居民还把价格换算回原货币,在德国甚至有达到75%。90%的消费者说,在购置大件商品时(如汽车)还把价格换算回原货币。47%的人愿意保留商品双币标价(在多国仍存在),因为双币标价反映了向欧元过渡的一个重要心理障碍,欧盟委员会建议,2003年中期消除这种现象。

留在东欧、南欧和土耳其的马克,2002年初也没有问题地兑换成欧元。欧洲央行估计,欧元区外流通的欧元现金一半在上述地区,约250亿欧元。欧元现金就像原马克作为保值手段使用。在MONTENEGRO和KOSOVO地区欧元是法定支付货币。

通货膨胀

欧元现金引入对物价、利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比预期的要小。但欧元现金引入几个月后,大多数国家都发生了关于欧元引发通货膨胀的争论。特别在德国争论激烈,还发明了“贵元”(TEURO)这个词。根据2002年秋调查,欧元区75%的居民认为年初以来各行业价格明显上升。统计的通胀辜和居民感受到的通胀率之间差异被明显低估。实际上,在欧元转换之机,消费者日常熟悉的许多物品价格被提高。事实上2001年12月欧元国和德国的通胀率分别为2.0%和1.7%,而2002年1月则分别上升为2.7甲。和2.1%(协调消费物价指数,HVPI),所以2002年物价上涨的原因总体上不能归于欧元。重要原因是,水果和蔬菜此时受南欧气候影响贵了很多,另外在有些国家(如德国)消费税增加,还有服务业<如饭店、理发、清洁行业)价格上涨。2002年欧元国和德国的年均通胀率分别为2.2%和1.3%。

根据《马约》,欧洲央行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持物价稳定,在保证币值稳定的前提下支持共同的经济政策。欧洲央行为实现稳定的货币政策需要着眼于整个欧元区。欧洲央行将通货膨胀率定在年1%-2%,这表明欧洲央行同时把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视为对物价稳定的威胁。至今为止,欧洲央行的物价稳定目标只在 1999年严格达到(1.1%),此后的结果都在2%和2.5%之间,即欧洲央行非常接近其物价稳定目标。

在评判物价稳定时还要注意欧元国确有刺激物价上涨的因素。1999和2000年油价上涨和欧元汇率波动威胁物价稳定,2001年疯牛病带来的食品物价上涨导致 2001年5月物价上涨3.4%的最高记录。但没有理由担心联盟会发展为通胀联盟。联盟启动以来,通货膨胀率的趋异性增大。批评者认为,统一的货币政策不能顾及各成员国的经济景气以及稳定政策的要求。欧洲央行独立于成员国机构和欧盟机构是期望欧元币值稳定的一个支柱,其独立性在这几年不容置疑。欧洲央行的领导层对此起了重要作用。

6 货币政策

欧洲央行通过五条件稳定的取向建立了其可信度。从1999年11月至2000年10月七次提高主导利率是重要的稳定政策决定。有人经常指责欧洲央行过于防止通胀风险,而与美联储相反,太少刺激经济景气。比较 2000年底以前美国和欧盟及欧洲央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玫策,会得出这种印象:欧洲的增长衰退是结构性原因。没有欧元大国广泛、必要的结构性改革,欧洲央行无能为力,如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则导致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交易、经常性融资便利和最低准备金)保障短期利率调控和银行灵活的流动性储备。欧洲央行把主要融资业务利率作为市场主导利率。各国央行在贯彻货币政策时起重要作用。它们负责货币政策战略在各国的实施。

物价稳定目标通过“双支柱战略”实现。第一支柱为货币供应量,欧洲央行制定了与物价水平相关的中期相对稳定的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M3年增长率的参考值(至今一直为4.5%)与以前联邦银行货币供应量目标很少相关。1999年以来实际货币供应量增长率,除2000年中至2001年中期以外,明显高于此参考值。第二支柱为物价发展预测,包括一系列经济指标和财政市场指标,这些指标(如生产和进口价格,定单情况、业务景气指数、预算余额、汇串等)对物价发展提供早期信号。

欧洲央行这一构想受到批评,因为它难以理解,难以作为中介,此外两个支柱有时发出不同信号。例如 2002年超过目标的货币供应量指标引发了通货膨胀危险,而其他指标则表明经济发展困难以及通货膨胀率降低。欧洲央行借鉴这些经验,为2003年战略制定新的评价体系,是否有变化尚待观察。向以直接通货膨胀目标为优先战略的过渡值得推荐,因为此目标易于向市场和公众传达,也易于检测。此直接通货膨胀目标应为约 1%-2.5%,比欧洲央行稳定标准稍微宽松,以便使更多灵活性成为可能。

欧洲央行利用多种渠道,如新闻发布会、月度报告和因特网,向公众解释其货币政策。央行行长和其他领导定期向欧洲议会提交报告。虽然一项研究表明欧洲央行94%的货币政策决定被市场正确接受,但总是有人指责欧洲央行应增加透明度以及与公众的沟通。欧洲央行也采纳了一些建议。从2002年起,央行每半年公布其专家的通货膨胀及经济增长报告。欧元区统计数据基础尚待持续改善,以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更高透明度的要求,如公开欧洲央行理事会的会议记录不应被采纳、因为公布表决情况容易给理事会成员施加压力,危及欧洲央行独立性,并可能引发各成员国央行行长的国家倾向。

7 财政预算

联盟成员国的财政预算赤字在1993~1997年期间平均从占GDP的6%大幅降到占GDP的2.6%。1998年 11国中大多数达到标准,没有理由担心总体难以达到标准。在联盟启动后,各国财政预算赤字率和国家债务率(国家债务/GDP)平均继续下降。1999和2000年度的良好经济景气对此有所帮助。由于提高了财政预算约束,欧元区总体国家债务率在2001年底下降到69.5%。这项指标此前的几十年都不断上升,至1996年达到75.3%的峰值。意大利、比利时和希腊的债务率还一直高于 100%,令人失望的是,2000年以来意大利的债务率稳定,而希腊的债务率还一直有所上升。与此相反比利时取得持续进步。各国债务率的降低被视为显著成就。

基于1000和2001年度的弱经济景气,德、法、意、葡的预算赤字上升到《稳定与增长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规定的危险区。欧盟委员会在葡萄牙(2001)和德国(2002)的预算赤字超过规定标准(占GDP的3%)后提起子司法诉讼。欧盟对德国的警告2002年春失败,因为欧盟财长会议拒绝了欧盟委员会的相关请求,德国财长艾歇尔承诺到2004年平衡德国财政赤字。欧盟财长会议是否对德国制裁,取决于2003年5月德国平衡财政收支的进展情况。2003年初,法国也受到警告。

一些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则批评《公约》的规则过于僵化,但为了不引起对货币联盟的信任损害,不适宜放弃或放宽对公约的遵守,建议灵活运用。公众和政界广泛深入讨论后,欧盟委员会2002年11月对公约作了更好解释。重要的一点建议是,在经济景气好的年份预算赤字最少降到零,为经济不景气时的财政政策灵活运用做准备。此外今后还要区别经济景气型赤字和结构型赤字。结构型赤字国家有义务降低结构型赤字,评价财政状况时今后要顾及现存赤字状况。为贯彻建议需加强欧盟委员会监督,它应有权不需财长会议同意对不稳定预算的国家提出警告。总体上对欧盟委员会的建议评价是积极的。

预算约束是联盟的支柱之一。公约的标准原则上将来也有效。首先,这涉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公约的任务就是避免过松的财政政策造成对货币政策的过高要求。这种情况的风险在于,各国过高的预算赤字将引起联盟的通货膨胀,进而使欧洲央行提高主导利率。其次,联盟内的财政政策有个传递问题,因为赤字过高者不会再受到汇率和利率波动的惩罚,所以不稳定的财政政策作用结果就会向整个欧元区扩散。

欧洲联盟条约中规定欧盟及联盟成员国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有义务紧密协调经济政策。每年约定一致的“经济政策方针”构成协调框架。方针的目的是保障面向增长和稳定的欧盟宏观经济政策,但方针只是建议性质,惟一具体的联盟成员国财政政策协调协议就是公约。

但对更多协调的要求超出了公约范围,如在欧盟委员会方面。因为联盟的货币政策已集中化,而财政政策和其他重要政策领域仍继续掌握在各成员国手中。由此证明需要一种更紧密的经济政策协调与合作,以避免内部市场内效率损失和无序竞争及其增长趋势。协调的拥护者呼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间的“最佳政策配合”,欧洲央行的独立性首先限制了这一愿望。两个政策领域内的行动者就其行为经常交换意见,至今被证明是有益的。

联盟的财政政策外的经济政策协调虽然值得努力,但对联盟的运作不是必需的。此外经验表明,在联盟内的协调有一定界限,因为协调是自愿的和结果公开的并取决于政治意愿。财长委员会成员的平等决策手段也经常被证明是“不尖锐武器”。也要看到,各国政府在联盟启动后仍能分别实施结构政策(除预算赤字标准外)和财政政策,所以至今仍然很缺乏经济政策协调就不足为奇了。

对改善政策协调的一个建议是,将欧洲财长理事会内欧元12国的经济部长和财政部长小组升格改组为隶属于欧盟决策委员会。反对者认为,这样在欧洲财长理事会外又形成了一个决策委员会,增加了欧盟分裂的风险,因为2004年欧盟扩大后,非联盟国家有13个,将超过欧元国。这样欧洲财长理事会金融市场决议对欧元国就无效了。结论是,这种机构改革即不必要也难以取得成效。

8 内部经济

在联盟的前两年,联盟国家取得平均年2.8%和3.6%的良好增长率,是90年代以来最好的。令人失望的是2001和2002年增长率停滞在 1%左右,缓慢增长几乎与美国平行。所以希望欧元国发展与美国脱离的愿望没有实现。联盟启动以来失业率有所回落,但仍明显比美国高。国际比较看,联盟的前四年欧元国的平均增长率为略高于2%,比美国(2.5%)低,也比英国和瑞典低。

2000年3月欧盟里斯本首脑会议的战略目标——至2010年把欧盟建成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和活力的知识基础上的经济区,对欧元国并不适宜。这与欧盟国经济政策问题相关,与欧元国无关。相反,至少从长远看。联盟明显改善了欧洲的增长条件。首先,企业由于取消汇率风险在贸易和投资方面赢得更多安全性,节省了汇率费用。其次,联盟提高了价格透明度,由此增加了竞争。在信息技术全球化和飞速进步的同时,联盟显示出是企业结构调整和重新定位的重要催化剂;就像2000年前出现了众多企业兼并现象。第三,联盟向相对低利率的德国持续的利率趋同化,为高利率国家持续带来低利率,从而促进投资和刺激增长。这一点尤其是对爱尔兰、西班牙、希腊和葡萄牙有作用。

1999-2001年的欧元低汇率对增加景气的作用受到欢迎。不利方面是欧元低汇率使各国政府视之为依赖而不急于采取结构性改革行动。这至少可以部分解释和证明,为什么期望欧元区加剧的竞争将加速必要的联盟国家结构性改革进程为时尚早的。虽然多数联盟国家2000年和2001年都降低了收入税和企业所得税,但中期税收减负计划(如在德国)并未持续贯彻。继续促进增长的税收减负是必要的。从里斯本会议的目标看,需要对社会保障体系及劳动市场进行重大改革,特别在最大三个国家——德国、法国和意大利。

德国(约占联盟30%的经济潜力)统一以来持续的增长弱势也令人失望,并拖累了欧洲的增长速度。德国的增长问题与联盟的建立无关,首先是内部因素造成的。德国增长弱势部分要用德国统一负担和建筑业结构危机来解释。德国需要更多的灵活性、更少的官僚主义和降低过高的财政支出负担。那种希望联盟的建立自动给德国带来结构改革的愿望没有实现。德国过高的出口依赖性并不能解释其经济增长弱势与缺少行动的德国经济政策无关。德国自己手中有改革动员内部经济增长力的钥匙,也应对欧洲承担责任。

货币联盟前四年各国增长的区别是明显的。2000年增长最高的爱尔兰(11.5%)和增长最低的德国(2.9%)相差8.6个百分点。2002 年总体增长放缓,这个差距缩小到4.5个百分点。小的联盟国家间增长率很不同,而德、意之间相对较低,比较接近。法国不仅在1998-2000年以3%- 4%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德国,而且在2001年和 2002年也高于德国。货币联盟内增大的差异原因很多。对低增长国家应利用时机,通过改革供给政策促进增长。

9 一体化

欧元引入促进了欧洲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并成为结构性改变的催化剂。但也应该看到,过去几年,欧元只是对欧元国金融市场发展影响的一种因素,同时还有其他因素,如融资活动不断推进造成的自由化、取消管制和全球化,信息、通信技术跳跃性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欧元提高了市场透明度和竞争。对投资者来说,金融市场1999年起过渡到欧元简化了欧元国金融产品价格和收益比较,扩大了货币风险投资的范围。对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来说,通过欧元使限制用本币的投资扩大到联盟范围。欧元区取消汇率风险和货币相关的投资障碍,导致欧元区跨国资产组合加强。德国投资者1999和2000年对其他欧元国的证券投资猛增了1500亿欧元。

金融市场各组成部分(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差异很大。货币市场从联盟第一个交易日(1999年1月4日)完全一体化,统一利率的货币市场(银行间拆借市场)也相继建立。这对于顺利实施贴近市场的货币政策很有必要。TARGET支付系统克服最初技术困难后运转正常,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欧元区金融市场发展的积极因素是,1999年初货币市场很快为贷款、期货和掉期等金融业务引入EURIBOR、EONIA参考利率,代替了旧的如DM-FIBOR利率。

贷款市场也取得了显著的一体化进展,并得以拓宽和深化,出现了众多的融资和投资工具,例如企业债券激增,抵押市场发展显著,因为后者在有些国家(法、西)是才建立的。欧洲结构融资市场强劲增长,如通过ABS(资产证券化)扩大了投资总规模。市场深化首先表现在联盟国家国债的流动性显著增长。各国政府发债集中在非市场通行期限,发债金额猛增。联盟造成其他欧元国政府债券与德国联邦债券收益率的趋同。联盟启动后前者与后者利差很低(小于50基点),德国联邦债券基于其流动性和收益性,在联盟成立后其收益率成为其他国债底线。这种状况当然没有保证,必须通过稳定的财政政策赢得。

在股票市场和交易所结构方面,一体化进展缓慢。积极的是,通过新的股票指数可以了解股票表现,使股票投资在欧洲范围的转换明显增加。联盟导致股票投资焦点由面向国家转为面向行业。股市上涨和企业上市行为显著扩大了欧洲包括德国股票文化的影响。

股票市场在联盟启动的四年后尚待进一步完善。联盟内部税收、会计制度和法律框架的差异为一体化带来显著障碍。这与统一规则的美国相比尤其明显。无论如何欧盟在更高透明度道路上取得了进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市企业从2005年起有义务按国际会计准则(LAS)年终决算。

期望统一货币增加对欧洲证券交易所结构和清算结构的整合,目前只处在萌芽状态。为比、法、荷、葡上市股票创立共同交易平台的EURONEXT,在法兰克福与伦敦项目失败后成为最重要的整合措施。清算方面,在荷、比、法、英中央证券保管机构在欧元清算基础上的联合以及与德国证交所集团清算一体化后,已经迈出结构改善的第一步。

10 银行变革

欧元的引入加剧了银行业的竞争,并带来一系列结构性变化。银行的一些业务领域消失(如欧元国的货币兑换),而其他业务领域(如债券发行)的结构和框架条件发生了变化。银行对欧元的准备虽然费用巨大,但也有一系列实际益处:如欧元的引入对许多银行来说是一项“健身活动”,带来银行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现代化,从而使业务流程更加严谨。最重要的益处是,联盟促进了各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增加了银行的业务可能性。

增大的竞争压力加快了银行业的整合。欧元区信贷机构数量自联盟启动后减少17%(即减少1400多家银行),这种情况首先基于各国中小银行的兼并,如德国的储蓄银行和合作银行领域。相应市场清理就金额而言是有限的。欧元引入前几年银行跨境收购和兼并事件相对较少——多数是中等银行参与。这可能与联盟各国的不同文化相关,也与联盟伙伴国分行业务量上升还没有足够吸引力有关。欧洲银行市场的彻底整合(必须包括增加跨境整合)尚未到来。

欧元引入四年后欧元国融资结构虽然像美国那样向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体系转变,但仍然继续强烈依赖银行。2000年底欧元区贷款余额(根据欧洲央行数据)占 GDP的105%,而在美国此项指标仅为40%。一个重要原因是,欧元区中小企业比美国占有大得多的经济比重。但由于其多数缺少资本市场融资能力,所以还总是依赖银行贷款。

欧元引入使统一的欧元区跨境支付更加方便快捷。在大额支付方面,1999年来以央行系统TARGET、EBAI为欧洲银行提供了高效的支付系统;相反,在跨境大额支付方面还缺少高效率的清算体系。联盟启动后此领域费用仍比国内支付高得多,因此受到广泛批评。欧盟委员会2001年12月通过的规章使国内和国外支付分两阶段实现统一标准。持续改善跨境大额支付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支付结构在系统、标准和法规方面的多样性。此外,鉴于相对少的跨境支付量——只占国内支付量的约0.5%——大量增长很困难。欧洲金融界设想通过创建一个统一的欧洲支付区域(SEPA)来解决这一问题。



词条参考

词条信息

浏览次数:2040793

编辑次数:0

最近更新:2015/9/25 9:32:16

词条创建者:saml

Copyright © 2024 fx110.h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