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首页 > 金融事件 > 互联网泡沫

互联网泡沫

互联网泡沫(又称科网泡沫或dot-com泡沫)指自1995年至2001年间的投机泡沫。

概述

互联网泡沫(又称科网泡沫或dot泡沫)指自1995年至2001年间的投机泡沫,在欧美及亚洲多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中,与科技及新兴的互联网相关企业股价高速上升的事件,在2000年3月10日NASDAQ指数到达5048.62的最高点时到达顶峰。在此期间,西方国家的股票市场看到了其市值在互联网板块及相关领域带动下的快速增长。这一时期的标志是成立了一群大部分最终投资失败的,通常被称为“COM”的互联网公司。股价的飙升和买家炒作的结合,以及风险投资的广泛利用,创造了一个温床,使得这些企业摒弃了标准的商业模式,突破(传统模式的)底线,转而关注于如何增加市场份额。

形成

1994年,Mosaic浏览器及World Wide Web的出现,令互联网开始引起公众注意。1996年,对大部分美国的上市公司而言,一个公开的网站已成为必需品。初期人们只看见互联网具有免费出版及即时世界性资讯等特性,但逐渐人们开始适应了网上的双向通讯,并开启了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直接商务(电子商务)及全球性的即时群组通讯。这些概念迷住了不少年轻的人才,他们认为这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商业模式将互联网泡沫互联网泡沫会兴起,并期望成为首批以新模式赚到钱的人。这种可以低价在短时间接触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人士、向他们销售及通讯的技术,令传统商业信条包括广告业、邮购销售、顾客关系管理等因而改变。互联网成为一种新的最佳媒介,它可以即时把买家与卖家、宣传商与顾客以低成本联系起来。互联网带来了各种在数年前仍然不可能的新商业模式,并引来风险基金的投资。在泡沫形成的初期,3个主要科技行业因此而得益,包括互联网网络基建(如World Com),互联网工具软件(如Netscape,1995年12月首次公开招股),及门户网站(如雅虎,1996年4月首次公开招股)。

滋长

风投家目睹了互联网公司股价的创纪录上涨,故而出手更快,不再像往常一般地谨小慎微,选择让很多竞争者进入,再由市场决定胜出者来降低风险。1998-99年的低利率,帮助了启动资金总额的增长。在这些企业家中,大部分缺乏切实可行的计划和管理能力,却由于新颖的“DOT COM”概念,仍能将创意出售给投资者。

网络效应

一个规范的“DOT COM”商业模式依赖于持续的网络效应,以长期净亏损经营来获得市场份额为代价。公司期望能建立足够的品牌意识,以便收获以后的服务的盈利率。“快速变大”的口号诠释了这一策互联网泡沫互联网泡沫略。在亏损期间,公司依赖于风险资本,尤其是首发股票(所募集的资金)来支付开销。这些股票的新奇性,加上公司难以估价,把许多股票推上了令人瞠目结舌的高度,并令公司的原始控股股东纸面富贵。从历史上看,网络经济的繁荣可被视为类似于其它技术的繁荣-包括1840年代的铁路,1920年代的汽车和收音机,1950年代的晶体管,1960年代的分时共享计算机,以及1980年代早期的家用电脑和生物技术。

股价腾飞

在金融市场里,股市泡沫是指某一特定行业的股票价格自我持续上升或急速发展。仅当股价崩盘时该术语方可被明确使用。泡沫在投机者注意到股价的快速增长时应预期其会进一步上升而买入,而不是因为其被低估。很多公司因此被严重高估了。当泡沫破了时,股价急速下挫, 许多企业因此破产。Com模型有天生的缺陷:大量公司在相同的领域均有着相同的商业计划,就是通过网络效应来垄断,很显然,即便计划再好,每一板块的胜出者都只会有一个,因此大部分有着相同商业计划的公司将会失败。实际上,许多板块甚至连支持一家独大的能力都没有。尽管如此,一小部分公司的创始人在Com股市泡沫的初期公司上市是还是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这些早期的成功使得泡沫更加活跃,繁荣期吸引了大量前所未有的个人投资,媒体报道了人们甚至辞掉工作专职炒股的现象。

挥霍无度

互联网泡沫根据理论,互联网公司的生存依赖于尽快地扩展客户群,即便这会产生巨量年损。“变大或者失去”互联网泡沫互联网泡沫乃今日之智慧。在市场高度繁荣的情况下,是有可能让有前途的网络公司进行股票 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来大幅圈钱的,甚至即使它从未盈利过,或者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还没有任何收入。在那样的情形之下,公司的寿命是靠燃烧率来衡量的。意思是,一个既不盈利的又缺乏可行的商业模式的公司,挥霍完资产的时间。提高公众意识的行动是网络公司寻求扩大客户群的途径之一,包括电视广告,平面广告以及以专业易于赛事为目标。许多网络公司给自己起了个象声的毫无意义的名字(比如Yahoo!),希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不会轻易与竞争对手混淆。2000年1月17日举行的第三十四届超级碗,吸引了17家网络公司的赞助,每家为30秒钟广告支付了200多万美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1年1月35届超级碗举行期间,仅有3家网络公司购买了广告。而在2000年4月15日,一家CBS支持的网站iWon.com在CBS一档半小时的,黄金时段播出的节目中,就送给了一位幸运的参赛者1000万美元。

消退

在2000年3月,以技术股为主的NASDAQ(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攀升到5048,网络经济泡沫达到最高点。1999年至2000早期,利率被美联储提高了6倍,出轨的经济开始失去了速度。网络经济泡沫于3互联网泡沫互联网泡沫月10日开始破裂,该日NASDAQ综合指数到达了5048.62(当天曾达到过5132.52),比仅仅1999年的数翻了一番还多。NASDAQ此后开始小幅下跌,市场分析师们却说这仅仅是股市做一下修正而已。股指反转及随后的熊市来临有可能是因联邦政府诉微软案的审理触发的。审理宣布微软为垄断的结果,在正式公布的4月3日的几星期前就开始为外界所广泛猜测。导致NASDAQ和所有网络公司崩溃的可能原因之一,是大量对高科技股的领头羊如思科、微软、戴尔等数十亿美元的卖单碰巧同时在3月10号周末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星期一)早晨出现。卖出的结果导致NASDAQ3月13日一开盘就从5038跌到4879,整整跌了4个百分点-全年“盘前(pre- market)”抛售最大的百分比。3月13日星期一的大规模的初始批量卖单的处理引发了抛售的连锁反应:投资者、基金和机构纷纷开始清盘。仅仅6天时间,NASDAQ就损失了将近900个点,从3月10日的5050掉到了3月15日的4580。另一原因有可能是为了应对Y2K问题而加剧了企业的支出。一旦新年安然度过,企业会发现所有的设备他们只需要一段时间,之后开支就迅速下降了。这与美国股市有着很强的相关性。道琼斯指数在2000年1月14日收报11722.98点峰值,盘中一度到达了11750.28点,理论峰值到达 11908.50。而标准普尔500种工业指数在2000年3月24日收于1527.46点,盘中峰值1553.11点;更为显著的是,英国的FTSE 100指数在1999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抵达6950.60的最高值。之后在好几个行业开始进行冻结招聘、裁员甚至合并,尤其是互联网板块。泡沫破裂也有可能与1999年圣诞期间互联网零售商的不佳业绩有关。这是“变大优先”的互联网战略对大部分企业是错误的第一个明确和公开的证据。零售商的业绩在3月份上市公司进行年报和季报时被公诸于众。到了2001年,泡沫全速消退。大多数网络公司在把风投资金烧光后停止了交易,许多甚至还没有盈利过。投资者经常戏称这些失败的网络公司为“.炸弹(Boombs)”或“.堆肥(Compost)”。

词条参考

词条信息

浏览次数:1512938

编辑次数:0

最近更新:2021/4/15 15:03:40

词条创建者:现代范进

Copyright © 2024 fx110.h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