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介绍
商业信用。
外汇储备的积累将使出口企业的成本开支无法弥补而倒闭破产。同时大量持有纸币形态的外汇储备,给外汇发行国通过通货膨胀逃脱债务打开了方便之门,会形成持汇国巨额的汇兑损失而导致银行破产。
外汇储备的具体形式
外汇储备排名
据2009年4月底数据,中国大陆外汇储备排名世界经济体第一,日本居第二,俄罗斯居第三。
演变史
据估计,1899年官方世界外汇储备64%主要为英镑。到了1913年该值下降到48%。正如下面图表所示的,纵观外汇储备史,我们不难发现外汇储备的变化基点为100年,而作为全球外汇储备的美元也从1999年的72%下降到当今的62%。外汇储备的变化趋势没有永远。
下面的圆形图展示了官方从1999年开始世界外汇储备变动状况。
功能
外汇储备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
二,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
三,维护国际信誉,提高融资能力;
四,增强综合国力,抵抗金融风险。
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因此,外汇储备是实现经济均衡稳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一国经济更易于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影外汇储备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一般说来,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有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国投资、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适度外汇储备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进出口状况、外债规模、实际利用外资等。应根据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成本比较和这些方面的状况把外汇储备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上。
现状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所持有的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该国货币汇率稳定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外国货币,是国际储备的一部分。国际储备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的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外汇储备在储备资产中最为重要。
回顾中国外汇储备的 发展变化:1996年底,中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此后四年,储备上升相对平稳。自2000年起,中国外汇储备呈快速增长趋势。2005年末增至8188.72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2006年2月,中国外汇储备达8537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大持有国。至2010年3月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达24470.84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一位。
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7月15日发布数据,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达到3.99万亿美元。还差0.01万亿美元就跃上新的整数关口的微妙数据,折射出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正在发生悄然而重大的新变化。
国家外汇储备规模(2000年~2009年)单位:亿美元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外汇储备 1655.74 2121.65 2864.07 4932.51 6099.32 8188.72 10663.44 15282.49 19460.30 23991.52
中国高额外汇储备带来的问题
(一) 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过大,提高机会成本:高额外汇储备使机会成本大大增加,降低了资本的有效使用率。外汇储备是以存款的形式存放在外国银行的,如果不是用于储蓄而用于对外投资的话,可以用于进口或投资,那么收益率则要远远高于储蓄收益,这样就构成了外汇储蓄的机会成本。由此可以看出越多的外汇储备,就有更多的机会成本。
(二)高涨的外汇储备影响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外汇储备变动是货币供给的重要渠道。一国的货币供应量是由中央银行发行,再通过各种渠道向市场投放的货币数量。外汇占款是中央银行持有外汇储备所对应的货币投放。同时,外汇储备占款具有高能货币的性质,通过乘数效应可以对货币供应产生成倍的放大作用。当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顺差时,外汇市场上供过于求。
(三)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增加通货膨胀压力:1994年初,中国实行了单一汇率制度,在对资本与金融项目实行严格管制的同时,对经常项目实施强制的结售汇制度。该制度规定,除了允许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开设外汇现汇账户外,对中资企业实行强制结汇,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入除少数非贸易非经营性收入外,都必须卖给外汇指定银行。而外汇指定银行的结算周转头寸等都是有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实际情况核定的,也就是说,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外汇市场最大的买入者。随着中国连续贸易顺差,中国人民银行只能购买超额的外汇,这就造成了基础货币投放量的增大,加上货币乘数的作用,形成过分宽裕的货币供给,加剧了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人民银行对国内的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四)中国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着巨大的汇率风险:从国际金融体系角度观察,中国外汇储备快速上升,但结构仍以美元为主。这使得中国经济增长已有成果和未来命运承受着巨大的汇率风险,特别是美元汇率风险。
(五)结构相对单一,增大了储备风险:当今,在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所占的比例较大,每当美元贬值或美国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时,中国外汇储备都会随之贬值,从而造成外汇储备的损失。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由于国际资本迅速大规模地流动,金融市场的利率与汇率波动也将十分激烈,因此汇率风险增大。另外,一国大量地持有另一国的货币资产,势必会带来一定的政治风险。假使中美关系恶化,中国很可能面临持有的美元资产被冻结的风险,使中国的外汇储备遭受重大损失。
(六)巨额外汇储备给人民币带来巨大的升值压力,使央行需要使用更多的手段来维持币值的稳定:持续扩大的国际收支顺差,造成了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明显失衡,在中国的外汇管理体制和汇率政策操作下,其结果就是外汇储备的不断积累,这使人民币处于不断增大的升值压力下。事实上,尽管人民币升值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经济利益的矛盾和冲突,但必须承认,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存在是人民币升值压力形成的关键和根源所在。而人民币的升值势必给中国的出口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对促进就业和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原则
各国政府管理和经营外汇储备,一般都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个原则。
安全性是指外汇储备应存放在政治稳定、经济实力强的国家和信誉高的银行,并时刻注意这些国家和银行的政治和经营动向;要选择风险小、币值相对稳定的币种,并密切注视这些货币发行国的国际收支和经济状况,预测汇率的走势,及时调整币种结构,减少汇率和利率风险;还要投资于比较安全的信用工具,如信誉高的国家债券,或由国家担保的机构债券等。
流动性是指保证外汇储备能随时兑现和用于支付,并做到以最低成本实现兑付。各国在安排外汇资产时,应根据本国对一定时间内外汇收支状况的预测,并考虑应付突发事件,合理安排投资的期限组合。现金和国库券流动性较强,其次是中期国库券、长期公债。
盈利性是指在保证安全和流动的前提下,通过对市场走势的分析预测,确定科学的投资组合,抓住市场机会,进行资产投资和交易,使储备资产增值。
但是,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者不可能完全兼得。一般高风险才能有高收益,盈利大的资产必然安全性差,而安全性、流动性强的资产必然盈利低。所以,各国在经营外汇储备时,往往各有侧重。比如富国多重视流动性,以随时干预外汇市场或用于对外支付,小国和资源贫乏国家多看重价值增值和财富积累。一般来说,应尽可能兼顾这三项原则,采用投资组合的策略,“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实行外汇储备的多元化经营,降低风险,实现增值。
影响
积极影响:
1.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资信。外汇储备是体现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位,标志着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和调节国际收支实力的增强,为我国举借外债以及债务的还本付息提供了可靠保证,对维护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信誉,吸引外资,争取国际竞争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使我国中央银行有效干预外汇市场,支持本币汇率。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保证我国能够从容应对突发金融风险,满足有效干预外汇市场、维护本币汇率稳定的需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的良好表现再次证明,充足的外汇储备对于稳定人民币币值、维护投资者信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一是充足的外汇储备能够提高我国对外融资能力,降低境内机构进入国际市场的融资成本,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寻求更优的投资环境和更大的利润空间;二是充足的外汇储备在深化经济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贸易的发展大大加速,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满足进口先进技术设备的需求;三是能够更大程度地满足居民正常用汇需求。
4.充足的外汇储备也是人民币最终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的一个必备条件。
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我国在1996年底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我国拥有雄厚的外汇储备确保了我国能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兑换要求,维持外汇市场汇率的相对稳定,抵御货币兑换所带来的风险,削弱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在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后,我们的目标便是取消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外汇管制,对国际间正常的汇兑活动和资金流动不予限制,从而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充足的外汇储备使中央银行能有效地调节外汇市场,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使人民币在迈向自由兑换的过程中保持汇率的基本稳定。
负面影响:
1、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影响货币当局独立制定货币政策。近年来外汇占款形式的基础货币投放已经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由于外汇储备逐年增加,央行为了维持外汇市场的稳定,必须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外汇抛出本币。通过货币乘数效应的作用,货币供应量被放大,不仅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且造成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央行进行对冲操作的工具还比较有限,对冲效果也不明显,因此如果外汇储备持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那么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继续增加。
2、导致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均衡,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是政府鼓励出口、鼓励招商引资等政策因素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因素在起主要作用。继续维持这种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仅有碍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良好型社会的目标的实现,而且会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后劲,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3、增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不利于对外贸易顺利开展巨额外汇储备加大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且使我国在相当程度上陷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抑制货币供给增长难以兼顾的两难境地:要减轻外汇占款造成的过多基础货币发行对国内货币市场的影响,人民银行必须加大回笼现金力度或提高利率,但这些操作将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如果为了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而增加货币供给或降低利率,本来就已经极为宽松的货币市场将因此变得过度宽松,从而刺激国内资产市场泡沫膨胀。我国有可能陷入“外汇储备增长较快—人民币升值预期—资金流入—外汇储备继续增长—进一步的升值和资金流入”这种恶性循环。此外,不断高涨的外汇储备还会进一步加剧贸易摩擦,恶化国际收支失衡,不利于我国外贸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带来高额的机会成本,加大资金收益风险,加大了汇率风险一个国家持有外汇储备,就是把这些资源储存起来,而放弃和牺牲利用他们投资的机会,在经济上就形成了一种损失,这种损失也就是机会成本,一国外汇储备越多,机会成本也就越高。美元作为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资产,汇率波动较为频繁,高额外汇储备有可能承担美元贬值的风险。
5、成为导致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影响了银行的资金使用效率,加剧了经济结构失衡。巨额贸易顺差通过结汇转换成人民币资金进入商业银行,外汇占款作为基础货币大规模投放在货币乘数作用机制下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多倍扩张,使市场流动性急剧膨胀。商业银行的存差规模日益扩大,货币市场流动性泛滥等问题,都与这一因素有关。或许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流动性过剩还会引发企业利润下滑、投资过热和通货膨胀等一系列消极后果。
主要组成
为了应付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的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所集中掌握的外汇即外汇储备。同黄金储备、特别提款权以及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可随时动用的款项一起,构成一国的官方储备(储备资产)总额。
主要用途
外汇储备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偿国际收支逆差,还经常被用来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该国货币的汇率。
主要形式
有政府在国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国外兑现的支付手段,如外国有价证券,外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长一段时期,西方国家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是美元,其次是英镑,1970年代以后,又增加了德国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国法郎等。
储备比例
在国际储备资产总额中,外汇储备比例不断增高。外汇储备的多少,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应付国际收支的能力,关系到该国货币汇率的维持和稳定。它是显示一个国家经济、货币和国际收支等实力的重要指标。
代价
外汇储备作为一个国家经济金融实力的标志,它外汇储备是弥补该国国际收支逆差,抵御金融风暴,稳定该国汇率以及维持该国国际信誉的物质基础。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往往要持有高于常规水平的外汇储备。但是,外汇储备并非多多益善,多年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急剧扩大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潜力
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流入代表着相应规模的实物资源的流出,这种状况不利于一国经济的增长。如果中国的外汇储备超常增长持续下去,将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
利差损失
据保守估计,以投资利润率和外汇储备收益率的差额的2%来看,若拥有6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年损失高达100多亿美元。如果考虑到汇率变动的风险,这一潜在损失更大。另外,很多国家外汇储备构成中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若美元贬值,则该国的储备资产将严重缩水。
成本损失
中国每年引进大约500亿美元的外商投资,为此国家要提供大量的税收优惠;同时,中国又持有大约一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闲置不用。这样,一方面是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俭用借钱给外国人花,其潜在的机会成本不可忽视。
宏观调控效果
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央行负有无限度对外汇资金回购的责任,因此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外汇占款投放量不断加大。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不仅从总量上制约了2004年以来宏观调控的效力,还从结构上削弱宏观调控的效果,并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空间越来越小。
国际优惠贷款
外汇储备过多会使中国失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优惠贷款。按照IMF的规定,外汇储备充足的国家不但不能享受该组织的优惠低息贷款,还必须在必要时对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其他成员国提供帮助。这对中国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
加速热钱流入
引发或加速该国的通货膨胀。
经济资源流失
大量囤积外汇,会引起国内有形经济资源的流失,无论是出口创汇还是发行本国货币购买外汇,都会形成对本国有形经济资源的购买能力,造成国内有形经济资源的流失。
通货膨胀
推高本国货币的通货膨胀,资源的流失和大量发行本国货币所换来得外汇如果不能实现购买,则会推动国内通货膨胀的持续上扬。
国内企业
出口创汇不能回购资源,在国内以发行本国货币虚增企业利润来实现,实质上是生产企业的出口成本以通货膨胀消化,长期运做,使所有生产企业总体上收不抵支,使这些企业所持有的生产资料转化为外汇储备的货币形态,造成倒闭,而以企业经济赢利为基础而生存的银行也会因企业的倒闭使放出的贷款不能收回而发生倒闭。
汇兑损失
由于这些损失需要通过本国货币的无保证发行获得,由工商企业和银行系统消化,迫使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革,吸收民间资本公担,我国大批国企和国有独资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就是因为企业无法独立承担央行大量囤积外汇产生的汇兑损失,不得不吸收民间资金共担损失以苟延残喘。实质上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本质属于国有独资制造企业和银行的变相破产形式。
给外汇发行国通过大量发行钞票,稀释其货币购买力,掠夺持汇国的财富以逃避债务创造条件。这是形成我国中央银行的汇兑损失的主要原因。
本国货币
大量通货膨胀本身是中央银行稀释本国货币购买力的表现,但中央银行在稀释购买力时没有补贴持币人等比的新增货币,从而使百姓财富蒸发。
本国货币主权丧失
蚂蚁搬家式的将本国货币的发行准备移出国外,造成本国货币主权的丧失。大量发行本国货币购买外汇,是以所谓的单向等价交换为特征实现,即使用本国货币购买外汇,而外汇发行国将换得的人民币购买我国商品输入其国家,销售后补足外汇的发行准备,回笼该国货币买削其债务。而本国因囤积外汇不能回笼资源,造成大量无准备的货币发行,从而丧失对本国货币的节制,任其通货膨胀,这意味着本国货币主权的丧失。
管理
原则
外汇储备管理的原外汇储备则如下:
1,保持外汇储备的货币多元化,以分散汇率变动的风险;
2,根据进口商品、劳务和其它支付需要,确定各种货币的数量、期限结构以及各种货币资产在储备中的比例;
3,在确定储备货币资产的形式时,既要考虑储备资产的收益率,也要考虑流动性、灵活性和安全性;
4,密切注意储备货币汇率的变化,及时或不定期调整不同币种储备资产的比例。
原则归纳
国家外汇储备的管理原则可以归纳为“安全、灵活、保值、增值”。第一位是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保值和增值才有基础。但由于储备资产是支付工具,应该随时能变现,因此必须具有灵活性,这两者缺一不可。这里所说的安全,不仅是货币汇率、利率风险的防范,更重要的是变现、流通、兑换风险的防范。因此,为减少储备资产风险,在考虑对外支付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手段,把储备当作金融资产进行管理和运营。在保值的基础上,不仅要获取基本利息的收益,还要努力争取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实现储备资产的增值。
经营原则
各国政府管理和经营外汇储备,一般都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个原则。
安全性
是指外汇储备应存放在政治稳定、经济实力强的国家和信誉高的银行,并时刻注意这些国家和银行的政治和经营动向;要选择风险小、币值相对稳定的币种,并密切注视这些货币发行国的国际收支和经济状况,预测汇率的走势,及时调整币种结构,减少汇率和利率风险;还要投资于比较安全的信用工具,如信誉高的国家债券,或由国家担保的机构债券等。
流动性
是指保证外汇储备能随时兑现和用于支付,并做到以最低成本实现兑付。各国在安排外汇资产时,应根据该国对一定时间内外汇收支状况的预测,并考虑应付突发事件,合理安排投资的期限组合。现金和国库券流动性较强,其次是中期国库券、长期公债。
盈利性
是指在保证安全和流动的前提下,通过对市场走势的分析预测,确定科学的投资组合,抓住市场机会,进行资产投资和交易,使储备资产增值。
但是,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者不可能完全兼得。一般高风险才能有高收益,盈利大的资产必然安全性差,而安全性、流动性强的资产必然盈利低。所以,各国在经营外汇储备时,往往各有侧重。比如富国多重视流动性,以随时干预外汇市场或用于对外支付,小国和资源贫乏国家多看重价值增值和财富积累。一般来说,应尽可能兼顾这三项原则,采用投资组合的策略,“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实行外汇储备的多元化经营,降低风险,实现增值。
作用
1.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
当国家进出口交易出现比较明显的缺口或者因为其他的因素引起的贸易差,可以用外汇储备来填补逆差,保住本国的国际交易声誉,避免更多的经济危机,保证经济正常发展.
2.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
国家的汇率是由该国家的供求关系来决定的,如果国家的供求关系出现了紊乱的想象,导致市场汇率发展出现异常,会给国家的货币政策的运行产生影响,这个时候政府就会通过运用持有的外汇储备来买进外国债券的手法调整市场,稳定汇率.
3.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
外汇储备的多少就代表了国家清偿外债的能力的大小,也可以体会国家的经济实力的大小,是最直接的经济能力的体现,可以根据此来判断国家的资信力.同时这也帮助我们获取了更多国际竞争优势.
4.增强综合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外汇储备也是我国央行的资产,外汇储备多的话,代表央行的资产储备高,在我们国际间的经济事务的时候也会有更多的资金支持.如果发生金融危机的话,更多的外汇储备可以就意味着你有更多的能力抵抗风险.
中国储备
现状
中国外汇储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巨额贸易顺差;二是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的大幅增加;三是外国贷款的持续增多;四是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的“热钱”流入(2008年年初已超过500亿美元,2009年年初超过1000亿美元)。
中国外汇储备从1994年汇改时的516.2亿美元,到1996年的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除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两到三年间,均保持了较快增速。进入本世纪,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与贸易的快速发展,外汇储备保持了高速增长,2003、2004、 2007年增速超过40%。从2006年开始,中国的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6月突破2万亿美元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又上涨了1万亿美元。2011年3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 30447亿美元,同比增长24.4%,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
中国的外汇储备作为国家资产,由中国人民银行下属的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部分实际业务操作由中国银行进行。
币种构成
根据中国外汇管理部门人士透露,中国外汇储备中币种结构比重为美元65%,欧元26%,英镑5%,日元3%左右,与全球情况基本一致。
储备成本
由于中国外汇储备结构中美元资产较多,在2000年之后的美元大跌过程中,中国外汇储备在账面上贬值严重。2003年中国的外汇储备账面损失约200亿美元,2004年上半年账面损失约400亿。
流动性风险
“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特别强调安全性和流动性,这决定了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国际市场上信用等级较高的债券”;“中国的外汇不是拿着一些外国的现钞放在那里,而是买了外国的一些高收益、低风险、非常安全的债券”。然而约占60%比例、高达数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美国国债和债券形式存在,使得外汇储备的流动性不足,受到中美关系、美国国债市场规模的威胁。
结构原因
之所以中国的外汇储备结构以美元资产为主,有以下几方面历史和国际金融理论原因:
1.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活动要以国内经济为主,虽然美国占国际贸易的比例很大,但是与美国庞大的国内生产总值相比仍然比例很低,远远低于日本、德国、瑞士的相应指标,后者三国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外向型的,其货币价值容易受到国际资本流动的干扰而大幅波动,不利于保值;
2.除美国外,日本、德国、瑞士的央行拒绝其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扮演更重要的作用;
3.美元是历史形成的国际支付手段、交易中介、价值储藏手段;
4.国际贸易中三分之二以美元结算;
5.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批发交易绝大多数以美元交易,各国央行的金融操作也是主要采用美元;
6.各大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资产;
7.国际银团贷款和国际债券市场的绝大多数交易都是美元或美元债券。
非常规使用
2004年1月,中国国务院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以充实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资本金。这次注资行为不属于外汇储备的常规运用范畴,2003年12月16日成立的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执行人的角色。
中国外储规模
截至2006年2月底,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总额为8537亿美元(不包括港澳的外汇储备),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截止2008年4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到1.76万亿美元,比东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外汇储备的总和还多,有学者认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世界主要7大工业国(包括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简称G7)的总和。随后,中国的外汇储备持续上升,截至2008年9月末,达到创纪录的19056亿美元。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美元、欧元、人民币汇率的波动,2008年10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已降至1.89万亿美元以下,为自2003年年底以来首次下降,截至2008年12月,中国外汇储备已达19460.30亿。2009年六月,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了2万亿美元,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外汇储备超过2万亿美元的国家。至2010年3月,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达到 24470.84亿美元。至2011年3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已经突破3万亿美元。
有观点认为,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外汇储备以GDP的10%左右为好,中国的外汇储备水平明显偏高。亚太区国家的外汇储备额占GDP的比例平均上都要比西方国家高出很多,这个现象并非中国所独有,而且高外汇储备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也是有帮助的。但是,有些观点认为,考虑到中国的银行坏账情况比较严重,适当的增加外汇储备不但是必要的,而且当下的储备水平还太低。
人民币汇率曾经采用盯住美元的做法,在人民币/美元购买力平价失衡、全球预期人民币将会相对美元升值的情况下,大量美元热钱涌入中国换取人民币,以求收买廉价资源并获得汇率波动收益。中国央行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不得不大量买入美元,加剧了中国外汇储备问题,导致了通货膨胀的风险。统计表明,2004年约有1000亿美元热钱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人民币的汇率2005年7月21日改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另一方面,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9月底,中国已超过日本,持有美国国债达5850亿美元,成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
学者观点
有学者认为,不应再用中国外汇储备来买美国国债,因美国未来的形势不明,应尽快实现分散投资,例如增加购买欧盟的债券。中国的外汇储备还可能在协助解决金融危机上扮演更多新角色,更重要的是,中国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外汇储备不能再以每年3000亿元的速度增长。
应回归本质
中国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大关,位居世界首位。然而,近几年对于外汇储备的争论却愈演愈烈,这份漂亮的成绩单背后埋藏多少隐患着实让人深思。分析人士指出,对于眼下外汇储备的很多看法并未触及本质,甚至还存在不少误解,因此,非常有必要重新审视外汇储备的本质以及外汇储备的管理体制与模式。
所谓“国家外汇储备”,通常应该是指国家财政出资购买和管理的外汇资产。但在中国,是指央行以人民币购买的,并由央行统一存储、支配和管理的外汇。严格来讲,由央行购买、存储并管理外汇,是央行投放货币的一种渠道,由此形成的外汇储备,本质上应该是一种货币发行储备物,是流通中货币的抵押物或信托网担保物。其买卖主要用于控制货币供应量,平抑货币币值,避免发生超过预期的重大波动。
而只有回归“央行外汇储备”作为货币储备物的本质属性,现有“国家外汇储备”模式下掩盖的诸多问题就会水落石出,很多纠结的问题才有可能找到解决之道。
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改变“国家外汇储备”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只要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和原则,做足了充分的准备,才能回归外储本质,继而推动现有的外汇储备模式,真正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
新闻
回应质疑
人民币升值不会直接导致外汇储备损失
有学者称,由于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003年以来外汇储备损失2711亿美元。就此,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2011年5月6日回应称,人民币升值不会直接导致外汇储备损失。对外宣称:外汇储备即外汇资产,以美元为记账货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动,导致了外汇储备折算人民币的账面价值变动,并非实际损益,并不直接影响外汇储备的对外实际购买力,只是用人民币还是用美元作为报告货币所导致的账面差别。只有将外汇储备调回并兑换回人民币的情况下,才会产生汇兑方面的实际变化。当下中国外汇储备没有大规模调回并结汇的需要。况且,考虑到银行、企业和个人在当初将外币卖出时已经获得了等值的人民币收入,人民币升值之后在降低进口成本、增加投资收益等环节也获取了巨大收益,肉已经“在锅里”。
这位负责人说,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外汇储备账面损失远小于我金融资产的账面盈余。由报告货币所产生的账面损失和盈余正如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经济学上称之为对偶)。与以美元计价的储备折合人民币后的账面损失相对应的是,中国国民持有的人民币金融资产以美元计价的账面盈余。截至2011年3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3.04万亿美元,按3月末汇率折算,同期企业和居民人民币各项存款、股票、国债和保险资产等人民币金融资产总规模是我外汇储备资产的5倍以上。这意味着当人民币升值时,人民币资产的账面收益是外汇储备资产账面损失的5倍以上。如果再考虑居民以股票、债券等形式持有的其他金融资产和房地产资产的规模,人民币资产的账面收益将更大。同样,上述损失或收益均是账面计值变动,只要不发生实际兑换,就不会成为现实。
他表示,外汇储备的实际购买力取决于外汇储备的收益率和投资所在国的通货膨胀率。中国外汇储备经营多年保持稳定收益,经营收益率远高于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投资所在国(地区)的通货膨胀水平,保障了外汇储备的实际购买力。2000—2010年,美国、欧洲和日本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年均分别增长2.4%、2.1%和-0.2%,我外汇储备的年均经营收益率远高于这些水平。
外储非老百姓血汗钱 是等价自愿交换
2013年7月26日,外管局公布了了2011年3月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这是外管局首次打破年度发行的惯例,公布季度国际投资头寸统计数据。2011年3月末,中国对外金融资产43948亿美元,较上年末增长7%;对外金融负债24608亿美元,增长5%;对外金融净资产19340亿美元,增长8%。
同时,外管局还再次就外汇储备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这也是外管局在不到一周内第二次对外汇储备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此次外管局对“外汇储备是老百姓的‘血汗钱’”的说法进行了“澄清”,并表示“藏汇于民”的障碍不在于政策,而在于涉汇主体的持汇意愿。
有观点认为,中国外汇储备是企业或个人用实实在在的商品、能源、资源以及隐性的环境代价换来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外管局对此表示,外汇储备是由人民银行通过投放基础货币在外汇市场购汇形成的。在人民银行买入外汇的时候,已经向原外汇持有人支付了相应的人民币。换句话说,外汇储备形成过程中,企业和个人不是把外汇无偿交给国家,而是卖给了国家,并获得了等值人民币。这些交易都是出于等价和自愿的原则,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在外汇和人民币兑换时已经实现。
外管局同时称,由于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国内外汇差利差等因素,企业和个人结汇意愿较为强烈,普遍不愿意持有和保留外汇。也就是说,“藏汇于民”的障碍不在于政策,而在于涉汇主体的持汇意愿。
对于是否可以将外汇直接分给民众或者用于成立主权养老基金的问题,外管局表示,外汇储备不同于财政盈余资金,是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购汇形成,购汇所使用的本币资金直接来源于中央银行的负债,反映为中央银行负债的增加,因此外汇储备直接体现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与相应的央行负债对应。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对应着本币负债。免费使用外汇储备,性质上相当于中央银行随意印钞票,无节制地扩大货币发行,会造成通货膨胀等严重后果。
外管局同时表示,如果企业或银行需要外汇用于对外贸易和“走出去”,随时可以用人民币资金购汇,不存在任何政策障碍。如果简单地采取外汇储备贷给境内银行的做法,将进一步减少购汇,相应加大央行购汇压力,不利于宏观调控。
热点问答
2010年7月,外汇局发布《外汇管理政策热点问题》,促进和便利了社会公众认识和了解外汇管理,收到了较好的反馈。有媒体、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高度关注外汇储备相关问题,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这是我们改进完善工作的重要动力。为更好地促进与社会各界的互动交流,我们就近期关注度较高的外汇储备相关问题,编写了《外汇储备热点问答》,将分三期刊出,供大家讨论参考。
1、外汇局公开表示“人民币升值不会导致外汇储备损失”,并从账面损益等角度进行了解释。尽管如此,仍有观点认为,人民币升值使外汇储备这笔原本到手的财富慢慢蒸发掉,像正在飞走的“煮熟的鸭子”。那么,人民币升值是否真的导致了外汇储备乃至社会福利的实际损失?
答:人民币升值不会直接导致外汇储备损失。外汇储备是外汇资产,以美元作为记账货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导致了外汇储备折算成人民币的账面价值变动,并不是实际损益,也不直接影响外汇储备的对外实际购买力,而只是用人民币还是美元作为报告货币所导致的账面差别。只有在将外汇储备调回并兑换回人民币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汇兑方面的实际变化。当下中国外汇储备没有大规模调回的需要。
我们还可举个反例,如果说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外汇储备损失,那么,人民币贬值则可以导致外汇储备获益。按此逻辑,则可以通过让人民币不断贬值来提高外汇储备收益,乃至增加社会财富。但事实上,人民币贬值不会增加外汇储备收益,更不可能增加社会财富。
要从中国发展改革的全局出发,全面客观看待外汇储备增长的影响。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达到31974.91 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加对于增强中国对外支付能力、促进改革开放、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具有积极意义,但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和规模过大,也给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此,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的思路,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
2、根据美国财政部报告,中国是美国国债最大持有者。而且标普、穆迪和惠誉等信用评级机构频频就美国债务问题发出警告。在美元贬值乃至未来美国通胀上升的情况下,持有如此大额的美国国债能否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未来是否将减持美国国债?
答:美国国债是美国政府的信用反映,是美国国内和国际机构投资者的重要投资品种。外汇储备持有美国国债是市场投资行为,根据市场状况动态调整,增持或减持都是正常的投资操作。我们注意到标准普尔等评级公司在美国主权债务信用评级问题上所表达的观点,希望美国政府切实采取负责任的政策措施增强国际金融市场的信心,尊重和维护投资者利益。
3、黄金、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请问,外汇储备为何不更多投资这类商品和能源资源?
答: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和石油、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市场容量相对有限、交易和收储成本较高。外汇储备投资组合中已包含与之相关的投资。国内另有专门的机构已经在从事大宗商品收储等相关的工作,与外汇储备投资形成互补,共同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另外,中国居民和企业对黄金、石油等的消费量非常大,外汇储备直接大规模投资于这些领域,可能会推升其市场价格,反而不利于中国居民消费和经济发展。
4、有观点认为,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已是如此之大,仅仅关注外汇储备安全性是不够的,还应着力提高收益,请问有何举措?
答:外汇储备投资主要是金融投资。现代金融市场有效性比较强,增加收益往往伴随着多承担风险。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大量金融机构破产倒闭或被收购,其中不乏业内佼佼者,曾经有过辉煌的业绩,但由于不能把握风险和收益的平衡,一旦市场条件逆转,便难以为继,前车可鉴。因此,外汇储备管理必须强调科学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外汇储备的性质决定其要按照安全、流动、增值的原则进行经营管理。安全是首要原则。除安全外,外汇储备要保持充分的流动性,不仅要满足一般对外支付需求,还要有效发挥保障国家经济金融稳定安全的作用。在保障总体安全、流动的前提下,外汇储备经营应争取提高投资回报,以更好地实现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目标。
5、对于中国如此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应如何更好地推进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
答:多元化一直以来是外汇储备的主要经营原则之一。更好地推进多元化策略应注意防止几个误区,一是投资产品的表面多元化。看似不同的投资产品,可能具有非常接近的风险因素,将资金分配到这类投资产品不能达到分散风险的效果;二是投资行业和地区的表面多元化。如果不考虑不同行业的关联性,不考虑地区之间一体化程度,投资于不同行业和地区,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多元化目标;三是以市场和舆论的短期表现为参照决定多元化的实施时机。有效的多元化是战略性质的资产摆布,需要前瞻性地规划和实施。追随市场和舆论的短期表现实现多元化,往往不够理性、不够专业,容易褪化为追涨杀跌的投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