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首页 > 外汇知识 > 经济指标 > 经济景气指数

经济景气指数

经济景气指数,主要来源于企业景气调查,通过对企业家进行定期的问卷调查,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经济运行状况,预测未来经济的发展变化趋势,它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建立的一项统计调查制度。

组成

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包括:预警指数、一致指数(1996年=100)、先行指数,(1996年=100)、滞后指数,(1996年=100)
指标解释:一致指数是反映当前经济的基本走势,由工业生产、就业、社会需求(投资、消费、外贸)、社会收入(国家税收、企业利润、居民收入)等4个方面合成;先行指数是由一组领先于一致指数的先行指标合成,用于对经济未来的走势进行预测;滞后指数是由落后于一致指数的滞后指标合成得到,它主要用于对经济循环的峰与谷的一种确认;预警指数是把经济运行的状态分为5个级别,"红灯"表示经济过热,"黄灯"表示经济偏热,"绿灯"表示经济运行正常,"浅蓝灯"表示经济偏冷,"蓝灯"表示经济过冷。

指标

经济景气指数目前主要通过两个指标来反映,一是企业家信心指数,是根据企业家对企业外部市场经济环境与宏观政策的认识看法、判断与预期(主要是通过对"乐观"、"一般"、"不乐观"的选择)而编制的指数,用以综合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感觉与信心。二是企业景气指数:是根据企业家对本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情况的判断与预期(主要是通过对"好"、"一般"、"不佳"的选择)而编制的指数,用以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景气指数的表示范围为0-200之间。100为景气指数的临界值,表明景气状况变化不大;100-200为景气区间,表明经济状况趋于上升或改善,越接近200越景气;0-100为不景气区间,表明经济状况趋于下降或恶化,越接近0越不景气。
宏观经济景气监测预警体系,是利用一系列经济指标建立起来的宏观经济"晴雨表"或"报警器"。它之所以能像"晴雨表"或"报警器"那样发挥监测和预警的作用,第一是因为经济本身在客观上存在着周期波动;第二是因为在经济波动过程中,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一些指标率先暴露或反映出来。 为了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探求经济周期波动规律,西方经济统计学家们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开始了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的研究工作。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的七十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经济景气监测预警体系得以不断充实和完善,并为世界各国所熟悉。中国在80年代末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发展

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无论在构成还是构造方面,都取得了更为迅速的进展:
①构造监测系统的另一基本方法--合成指数(CI)的出现。尽管扩散指数(DI)作为一种基本构造方法已在50年代确立并广泛应用,但还存在着不能反映经济波动幅度、干扰较大等特点。由于50年代中期美国开始高速经济增长,仅用扩散指数很难适应,为此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首席经济统计学家希斯金,于60年代提出了综合指数法(CI),从而弥补了扩散指数的不足。从此CI和DI共同成为构造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的基本方法。
②具有评价功能的预警信号指数出现。到60年代中期,人们已经意识到西方在50年代中期开始的经济高速增长也会带来各种弊端,经济的"过热"如同经济衰退一样也是应该避免的。为此,不少国家在其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中进行了引进评价指标的尝试,试图对经济波动的不同状态给出相应的评价。1963年,法国政府为配合第四个五年计划制订了"景气政策信号制度",借助不同的信号灯颜色, 对宏观经济作出简明、直观的评价。1966年,日本经济企划厅在其经济白皮书中发布了"日本景气警告指数",对正处于调整增长阶段的日本经济分别以红、黄、蓝等颜色给出评价。1970年,联邦德国也由国会专家委员会编制了类似的警告指数。这样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不仅能够指示景气动向,而且能以简明、直观的方式给出对经济状态的评价,这一功能的增加,尤其有利于广大厂商的经营决策。
③基本方法的重大进展,如季节调整方法日趋成熟,构成指标选择方法的重大突破-"评分系统"的出现并逐步走向国际化。在季节调整方法上,除了美国商务部人口普查局成功研制X-11季节调整法外,还有美国劳工局的BLS法,日本通产省的MITI法,日本企划厅的EPA法,德国慕尼黑经济研究所的IFO法。这些季节调整法各有特点,分别为各国经济监测机构采用。我国应用的基本上是X-11季节调整法。


词条参考

词条信息

浏览次数:2500188

编辑次数:0

最近更新:2016/8/2 17:36:11

词条创建者:别把秘密说给风

Copyright © 2024 fx110.h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