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资本流动,简言之,是指资本在国际间转移,或者说,资本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作单向、双向或多向流动,具体包括:贷款、援助、输出、输入、投资、债务的增加、债权的取得,利息收支、买方信贷、卖方信贷、外汇买卖、证券发行与流通等等。
纸币本位制,亦称“自由本位制”。以国家发行的纸币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其特点是国家不规定纸币的含金量,也不允许纸币与金(银)兑换,纸币作为主币流通,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同时,国家也发行少量金属铸币作为辅币流通,但辅币价值与用以铸造它的金属商品价值无关。由于发行纸币是国家的特权,在中央银行国有化之后,国家便委托中央银行发行纸币。中央银行发行纸币的方式是通过信贷程序进行的,所以纸币实际上是一种信用货币。
信号理论主要包括信号传递和信号甄别两大方面,信号传递(Signaling model)指通过可观察的行为传递商品价值或质量的确切信息,信号甄别(Screening model)指通过不同的合同甄别真实信息。
在价值区隔订价下,卖者会辨别出并非所有顾客皆能提供相同的价值。
面对的价格都是由市场给定的,也就是经过市场供需调整后的均衡价格。通俗一点说,将市场的价格当作自己的购买价或者售出价的个人。
产消合一者(Prosumer),亦称生产性消费者,是可以自行生产所需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者,结合了专业生产者(Professional or producer)和消费者(Consumer)的角色。1980年,未来学家艾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波》(The Third Wave)创造该词汇,并在2006出版的《财富革命》(Revolutionary Wealth)更详细地描述各种商品与劳务的产消合一者,预言他们是形塑未来经济的新主角。
交换价值(英文:Exchange value)在政治经济学指的是当一种产品在进行交换时,能换取到其他产品的价值。[1] 与人类学领域的自由价值学说相反,交换价值是马克思提出的概念。
19 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派提出了所谓的“亚当·斯密问题“,他们认为《道德情操论》主要是受了哈奇生的视仁慈为道德基础的观点和休谟的同情观影响,以同情心作为人性的基础。《国富论》则是斯密在法国之行时受到法国重农学派“唯物“哲学的影响,从而使他的理论转向了利己的理论。这场存在于德国历史学派与边际学派之间的激烈争论,就是“亚当·斯密问题“。也就是斯密的《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之间、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的问题。
世界体系理论是一套由Samir Amin、Giovanni Arrighi、Andre Gunder Frank与伊曼纽·华勒斯坦等人创建的一套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及社会理论。
不完全竞争 :指这样一些市场:完全竞争不能保持,因为至少有一个大到足以影响市场价格的买者(或卖者),并因此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或供给)曲线。包括各种不完全因素,诸如垄断竞争等。
人口机会窗口期是指当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的时期。
福利经济学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研究社会经济福利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